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舆情 > 正文

以智提质 向“新”而行

发布时间:2024-05-07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春风浩荡天地暖。龙江大地上,处处澎湃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浪潮。

  4月19日,漳州市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供需对接活动如期而至。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政银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幕的拉起。活动现场供需两旺,20家企业达成了11个供需对接项目,意向签约金额共计9.54亿元。

  纵观漳州产业版图,全市超八成主导产业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如何老树开新枝,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赛道中实现弯道超车?厚植当地产业基础,以智促质,实现存量的“焕新”,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是重要抓手。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新型工业化专题培训班上,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研究员李铁夫的一席话,引起了全场的共鸣。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不能简单地扩张规模做增量,而是要提升存量的质量效益。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设备,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由此,推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政策所提出的这些方向,切中肯綮,直击当下漳州主导产业的痛点。

  本次对接会上,智能化、数字化成了风向标,食品生产自动化设备、装备制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数字化智能工厂设备成为供需双方最关注的焦点。

  “这次供需对接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我们制造企业寻找管理能力强、性价比高的设备生产厂商,对我们技改提升是一个新的突破口。”漳州明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茂清说,此次将采购2000万元的冻库、制冷设备,提升公司鲜笋的贮藏条件,进而进一步提升产能。

  无独有偶,福建安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佛山市戴盟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就智能柔性全自动氧化线、卧式短流程全自动挤压生产线及智能跟踪支架一拖三自动生产线达成意向,意向金额4.02亿元;福建三宝钢铁有限公司、福建三宝特钢有限公司与中冶南方、中冶赛迪两家公司分别就数字化智能工厂设备及双流板坯连铸达成意向,意向金额3.79亿元,为新一轮设备更新迈出了一大步。

  “此次采购设备用在铝合金的表面处理车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质量稳定,对比传统的氧化车间,每月处理3000吨铝合金型材,所需人数从传统产线的50人降低到10人左右。”安泰新能源董事长黄仕塔对记者说。落户漳州18年来,安泰新能源通过不断技术攻关,研发出可追逐太阳光的“智能跟踪光伏支架”,大大提升了光伏发电效率,产品已销售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受限于规模和资金,进行更新改造的意愿不强,形成“大型企业唱戏,中小型企业围观”的尴尬局面。为此,漳州紧锣密鼓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设备投资、技改融资送来“及时雨”。2023年,95家企业申请省、市重点技改项目设备投入金额22.1亿元,申请补助资金1.6亿元,已下达6895.65万元;在技改融资贴息方面,新增投放贷款72个项目,投放金额17.6亿元,省市级财政贴息金额6570万元。今年来,漳州加大力度,组织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截至目前,在库的省级重点技改项目295个,总投资688.8亿元,其中设备投资260.6亿元;市级重点技改项目56个,总投资4.4亿元,其中设备更新投资3.2亿元。

  攀“高”逐“新”,漳州成效显著。去年,漳州新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实现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零的突破;推动10家企业(园区)列入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名单,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入新阶段。

  号角已吹响,奋进正当时。漳州市工信局有关领导表示,将围绕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加快资金兑现进度,全力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继续搭建供需对接桥梁,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对接活动,促成更多更好的对接成果,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新型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snhydt/202404/t20240425_643945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