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

《关于支持莆田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4-05-07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一、背景依据

  纺织鞋服产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其中莆田鞋业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基础扎实,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支撑作用突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莆田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莆田市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意见》(闽政〔2022〕29号),提出“做强‘莆田鞋’区域品牌,打造‘中国鞋都’”。为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实,做强莆田鞋业区域品牌,打造“中国鞋都·莆田”产业名片,推进莆田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关于支持莆田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二、执行期限

  《若干措施》执行至2028年12月31日。

  三、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培优扶强龙头企业、支持莆田鞋“1+N”品牌体系建设、支持产业创新研发、支持产业开拓市场、加强要素保障支持等五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

  (一)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争到2028年,培育年营业收入100亿元及以上企业1家,年营业收入50亿元及以上未达到100亿元企业2家,年营业收入30亿元及以上未达到50亿元企业5家,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一定规模的,按规定给予奖励。鼓励龙头企业改造提升,鼓励莆田加大扶持力度,对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按照相关政策给予顶格支持。

  (二)支持莆田鞋“1+N”品牌体系建设。培育莆田鞋业区域品牌,支持莆田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区域品牌运营体系,鼓励授权使用莆田鞋“pt”图形集体商标(第56611667号“pt及图”,下同)的企业以合作、自建等方式,建立品牌推广、营销等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品牌孵化、品牌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引导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推动培育10家以上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自主品牌企业。加强对莆田鞋创牌、用牌全过程指导,引导和支持莆田鞋企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莆田鞋企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对企业兼并重组按规定给予前期费用支持。

  (三)支持产业创新研发。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莆田引进设立国家级专业院所分支机构,支持莆田鞋业企业、研究机构创建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力争每年打造1~2个,五年打造5个以上。加强技术创新扶持,通过重大项目支持促进莆田鞋业技术进步,支持将鞋业重大技术需求列入省级“揭榜挂帅”需求榜单,将鞋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每年支持1项以上重大项目。

  (四)支持产业开拓市场。鼓励开拓国内市场,推动莆田鞋企对接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和专业运动爱好者俱乐部等团体,创新举措开拓市场。对工信部门牵头举办的莆田鞋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按规定给予每场活动最高补助100万元,重大活动可予以“一事一议”支持;鼓励开展各具特色的“手拉手”活动,并按规定予以资金奖补。推动拓展海外市场,鼓励莆田利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正向奖励机制,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扩大出口,推动“跨境电商+鞋产业带”模式发展,提高海外影响力。对授权使用莆田鞋“pt”图形集体商标的企业,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高企业的买方信用限额满足率。支持组织参展参会,鼓励莆田鞋企、行业协会参加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全国性展会,对参展单位的展位费按规定给予补助。对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展会活动的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支持。

  (五)加强要素保障支持。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鞋业市场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支持加强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对行业协会、鞋企等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省地方标准,按规定给予补助。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支持莆田鞋业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开展鞋业职业技能竞赛,对按规定备案立项并向社会公布的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给予竞赛活动经费补助。支持莆田鞋业设计能力提升,对省市联合主办的工业设计大赛给予经费补助。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莆田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贷支持,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增加信贷资金供给。推动符合条件的鞋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列入金服云平台“快服贷”名单,畅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各级各部门加强资金统筹,用好用足资金,加大对莆田鞋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

  四、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联系人: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郑成;

  联系电话:0591-83613733。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jdhy/zcjd/bmzcwjjd/202403/t20240319_641669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