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全力构建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资源化利用体系
发布时间:2024-05-07 来源: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近日,毕节市出台了《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毕节市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府发〔2023〕11号),旨在构建依规处置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推动依据和基本遵循,统筹推进固废处置能力建设,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促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不断提升固废污染防治工作水平。有利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创造综合经济效益、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毕节市火电总装机量约占全省1/4,也是贵州省主要优质无烟煤产地,煤炭储量居全省之首,原煤生产排在全省前列,能源企业所产生的大宗工业固废占全市的98%以上,全市不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仍有较多脱硫石膏、炉渣、粉煤灰和煤矸石逐年累计,堆存量已达9224.67万吨。
近年来,毕节进一步健全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机制,推行清洁生产方式,优化工业产业和用能结构,促进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通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园区示范带动,逐步完善再生资源产业结构体系,促进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一是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围绕绿色经济“四型”产业,指导工业园区和企业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2023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户。二是推动利用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推进措施,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2023年,毕节高新区、金沙经济开发区获批创建贵州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三是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从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入手,推动重点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全力促进节能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大宗工业固废利用项目53个,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08%,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
做优产业 改革创新
一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实现固废源头减量,聚焦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材料,建设全省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积极实现资源化高值利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高效发展,持续降低产废强度。推动关联产业耦合发展,加强产业间循环链接,努力形成能源梯级利用、资源综合循环和产业协调增效的发展格局。
二是“效率优先、重点突破”促进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坚持推动利用能力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加快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全面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存量降低和增量减少,切实提高全市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三是“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形成循环型工业格局,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原料优化、梯级利用、短流程、可循环技术,推广高固废掺量水泥生产技术,鼓励跨界探索绿色低碳、节能高效工艺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聚焦能源管理、资源利用等节点,为资源综合利用延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构筑“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循环型工业格局。
明确目标 力争突破
进一步健全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机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方式,优化工业产业和用能结构,促进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通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园区示范带动,逐步完善再生资源产业结构体系,促进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利用规模显著提升。到2025年,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量达2000万吨左右,力争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90%。
利用产业稳步转型。到2025年,逐步淘汰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大、利用价值低的低端产能,鼓励企业通过绿色化改造,从源头削减固废产生量。加快推广产业技术升级,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力争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总产值规模突破45亿元。
利用基地初步形成。到2025年,建成1个以上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15个以上规模较大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5个以上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显著增强,基本形成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的格局。
示范引领 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同时抢抓国发〔2022〕2号和国函〔2022〕65号文件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煤矸石、脱硫石膏、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给予政策支持。
强化示范引领。支持国能织金发电有限公司充填燕子岩采石场项目实施;认真组织筛选、审查,推荐金沙县安洛乡煤矸石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龙凤煤业煤矸石井下回填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百里杜鹃红林煤矿煤矸石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等3个煤矸石攻关试点示范应用项目,参加申报贵州省煤矸石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榜单。
加强节水型企业创建。支持企业采取合适的措施开展污水回收循环利用,目前,贵州黔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华润水泥(金沙)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自建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取得一定效果。截至目前,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15家,市级节水型企业11家,区级节水型企业19家。
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为抓手,按照“一业一指引、一业一标杆、一业一平台”的数字化转型融合思路,指导调度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全力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5家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工业企业,年处理再生资源能力共21.28万吨。
专项治理 推动转型
全市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强化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持续深化固废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并加强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节能改造。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中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对产能严重过剩或国家有明确规定的行业新上项目,按照等(减)量置换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全面推进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目前,推进黔希煤化、赫章县水泥厂、海美斯等7个项目,开展高耗能电机更换、高温风机改造、窑头电收尘改造、立磨旋风筒进料管道改造、预热器翻板阀更新等,每年共节约2万余吨标煤。
加强统筹治理。指导推进全市煤矸石问题整改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将煤矿产生的煤矸石回填废旧矿坑,在解决废弃矿坑复垦复绿填料、化解煤矸石污染问题的同时,有效解决煤矸石处置问题。并持续推进金沙县、毕节高新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全力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存量降低和增量减少。
加强问题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整改的4个固废污染问题已全部销号;完成国家反馈我市“清废行动”的30个点位核实,核查发现的4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78个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修复,完成矿山生态修复46处,治理面积31.46公顷。
创新引领 生态发展
“双碳”背景下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涉及层面广,减污降碳潜力巨大。我市提出的目标要求,需要全市共同发力、共同推动落实。
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减排、降害、增效”为目标,全力激发企业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权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固废环境管理工作格局。统筹能源、自然资源与规划、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共同形成合力,积极引导大宗固废利废企业与产废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提高固废就地转化利用率,切实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二是强化资源循环利用。从源头上下功夫,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严格控制能源资源投入量,减少财富创造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引导燃煤发电企业持续优化工艺流程,鼓励开展绿色化升级,推进现有燃煤机组实施综合性节能升级改造,推进采用工艺的燃煤发电项目加快建设,实现全面源头减量。三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按照“双碳”背景下“无废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依据资源禀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现状,积极探索产业项目差别化市场准入、重大项目配套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设施的落地准入模式,鼓励引进技术先进、绿色循环发展型工业,将“无废”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权责明晰、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大宗工业固废环境管理工作格局。一是压实工作职责。进一步统筹各行业管理部门职责,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属地管理的监管体系,提升管理水平。二是争取上级支持。以金沙、毕节高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基地为依托,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立足我市大宗工业固废“两大一小”(能源保供社会责任贡献大、大宗工业固废产废量大、剩余堆场库容量小)实际,积极向省政府争取资源利用奖补资金,推动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鼓励公众参与利用电视、电台、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宣传途径,努力营造固废产业的“无废”氛围。强力推进产废企业增强企业主体责任和守法意识,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消费观。
进一步推进综合利用。针对固废综合利用难点、堵点,鼓励产废企业和建材等关联行业耦合联动,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一是加快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高产业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尽量做到对原材料“吃干榨尽”,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鼓励煤矸石利用与城市道路交通、河道堤防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着力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引导企业依法生产、守法经营,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二是大力推动产业循环发展。鼓励燃煤电厂等产废企业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提升粉煤灰等细磨分选、净化处理水平,为建材企业落地布局创造条件。支持新型建材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燃煤电厂余热余压余能和固废资源优势,减少热能工程投资建设和原生天然矿产资源能源投入,实现节能降耗减碳增效。三是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应用。加强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合作,打通“产学研用”有机合作通道,组织重大技术项目的科技攻关和研发,拓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新方向,强化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
原文链接:https://gxt.guizhou.gov.cn/gxdt/szdt/202312/t20231215_833608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