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2024-05-07 来源: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各有侧重而内外相联、彼此贯通。其中,最后一个“着力”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由内而外的历史自信和文化担当,为消除隔阂、凝聚共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皆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与其他文明不断地交流、互动、融汇,不同程度地借鉴、吸纳其他文明的某些成分,自身因之得以博采众长,绽放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国往来便利,信息传输快捷,文明交流互鉴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是进行良性文明对话的基础,既巩固自身文化主体性,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担负凝聚共识责任,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世界需要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发展锚定航向;时代需要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指引美好未来。中国所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交汇点,摒弃意识形态偏见,跨越民族文化分歧,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念指引和价值坐标。全人类共同价值揭示了人类文明各美其美而又美美与共的文化理想,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以我为主、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文化追求,契合了中华文明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天下为公的文化传统。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国家形象愈加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愈发彰显其道义力量、世界意义。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把中国的历史文化之道、改革发展之道、参与世界治理之道传播给世界,通过中国故事展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动实践,用文明共识弥合价值分歧,增进彼此理解和相互认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不断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
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各国如何在国际活动中实现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走出困局、向前迈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正是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关切和深刻思考,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愿景,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今年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基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文明对话平台,新时代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豁达的胸襟、包容的情怀,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积极推进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的构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更明确、平台更宽广、机制更完善,推动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开创新局面。(赵淼,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本文系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XZZ004〕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s://gxt.guizhou.gov.cn/ddjs/202401/t20240103_834430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