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1 来源: 河北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只需轻点屏幕,外形精巧的无人机就从莲花状的基座中起飞,在智能算法的控制下调整姿态,完成绕飞、拍摄等动作。无需飞手指引,依赖厘米级三维实景模型建设,无人机就能实现全程的自动化操作。
这款新型工业无人机是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近研发的拳头产品。仅需一分钟左右,它便可更换模块化的电池及组件,有效解决了续航难题。企业联合创始人朱胜利表示,结合智能算法,产品已经应用在无人电力巡检、应急救灾等多个场景。
成立于2017年3月的云圣智能,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北京大学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中关村孵化。2018年,该公司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全资子公司——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津两地布局。
“借助北京的研发优势和天津的生产制造优势,企业发展迅猛,产品合作项目已经覆盖全国约10个省份,连续四年在智慧巡检业务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朱胜利认为,京津冀资源要素的流通加快了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落地的速度。
近年来,京津冀通过与域内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推动基础研究合作与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等一系列实举,从多个维度打破区域限制,为京津冀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不断赋能。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京津冀三地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3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042家,分别占全国比重达到12%和14%。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认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牵引,能够将区域科技创新优势与先进制造优势充分结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拓展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
2023年5月,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片区为核心区,辐射更多高校、教育片区的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正式开园。“天开园核心区就有3所‘双一流’高校,还拥有广阔的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空间,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说。
创业多年的孔繁华便看中了天开园的发展潜力,于2023年8月成立天开集思拓(天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落地。“我们此前在北京发展,为了寻求更大的生产场地和更加优惠的政策,来到了天开园。”孔繁华说。
据悉,截至目前,天开园已入驻北京企业128家、河北企业78家。从更大范围来看,2023年天津市吸纳来自北京的技术合同额152亿元,同比增长84.7%。
科技创新不仅引领了企业发展,区域性的产业能级也在不断提升。朱玉兵说,京津冀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跨省联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更大的蓝图也在酝酿实践。2023年底,京津冀首次联合发布跨区域产业链图谱,三地将共同打造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高端工业母机、生物医药、机器人6条产业链。
三地联合组织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建成涵盖数万台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及雄安中心相继建立……更多的区域科技协同实践,正在华北大地不断萌发。
原文链接:http://gxt.hebei.gov.cn/hbgyhxxht/xwzx32/snxw40/959173/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新数据 新看点:一季度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超预期
- 下一篇: 走进河北独角兽企业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