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法制 > 正文

诗词里的自然之道⑥|续千年之梦,享人海和谐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瀚,从《诗经》《楚辞》到汉魏乐府、唐诗律绝、宋词元曲,凝结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展现着他们的思想魅力。他们借物言志、歌咏自然,不乏对人与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的思考,也透露出我国古代规划理念和发展思想。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特推出《诗词里的自然之道》,与您共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欢迎来论:zrzybpl@126.com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续千年之梦,享人海和谐

  周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再读曹操的《观沧海》,又一次折服在他对海洋魅力的极尽勾勒之中。以日月、星汉来衬托海洋之大,这份胸襟和气魄,非一般人所能及也。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的曹操,北征乌桓,得胜而归,路过渤海湾,看到如此山海一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被誉为魏晋时期海洋诗歌的扛鼎之作。从这篇诗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千百年来,包括曹操在内的古人们面对大海时,油然而生的人海和谐之梦。

  纵览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从“观于海者难为水”到“兴渔盐之利、仗舟楫之便”,从“海上丝绸之路”到地理大发现,人类之于海洋,始终有两种力量在其间激荡:一种是向往,一种是敬畏。在数千年的相伴相随中,人类完成了从“征服海洋”到“人海和谐”的历史转变。“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的开朗乐观、奋发昂扬,展现出了人类与海洋融洽相处所带来的愉悦感觉。这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受,在观海人的心中不禁涌现。

  人海和谐之道,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宝贵财富。古人云:“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共生。”这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形成了中华民族尊重海洋、敬畏海洋、保护海洋的传统海洋观。到今天,我们提出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强国。这些都与古人“人海合一”精神高度契合。当前,人类对海洋的关心和认识还不够,想要经略海洋,唯有在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海洋,才能朝着“人海和谐”的美好愿景不断迈进。可见,人海和谐之道,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我们与古人,神交已久。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与曹操当年面对的海洋相比,如今的我们不再“望洋兴叹”。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步伐不断加快,足迹遍布全球大洋深海,远洋捕捞、国际海运、海上油气开采、海上风电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实现人海和谐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台风、海啸、风暴潮、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赤潮等海洋灾害,威胁着沿海国家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在时刻提醒人类,实现人海和谐,需要伸出合作之手,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

  如今,千年时光已过,暗淡了刀光剑影的海洋,依旧用它那不息的涛声,见证着人类向海而行、守护人海和谐的铿锵步伐。曹操诗作中的“人海和谐”愿景,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原文链接:http://dnr.yn.gov.cn/html/2024/ziranziyuanxinxi_0515/463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