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法制 > 正文

诗词里的自然之道⑤|人间草木关乎风土也含情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浩瀚,从《诗经》《楚辞》到汉魏乐府、唐诗律绝、宋词元曲,凝结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展现着他们的思想魅力。他们借物言志、歌咏自然,不乏对人与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的思考,也透露出我国古代规划理念和发展思想。我们特推出《诗词里的自然之道》,与您共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欢迎来论:zrzybpl@126.com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伍|人间草木关乎风土也含情

  李卓聪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早春的勃勃生机由此展现;诗的后两句更是别出心裁地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比喻为“剪刀”。从“碧玉妆成”“绿丝绦”到“谁裁出”“似剪刀”,这首诗虽题为咏柳,却又不仅仅是咏柳,更是咏春,歌颂万物有灵与自然造化。

  草木本无情,却始终牵动人心。

  古人爱树,愿将其入诗入画,作为描绘自然之美的“画笔”,彰显品格、寄托情感的载体。且看,陆游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李白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描绘古今折柳送别的深情厚谊;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更是以“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哀叹兴亡。

  今人爱树,或因其是城市风貌、文化景观、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是承载乡愁与归属感的符号;或因其能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隔绝出一方自然的天地,让鸟儿休憩、为行人遮阳,使我们的家园充满青绿。

  近年来,一些有关树的“风波”,也曾引发不少关注:2022年,杭州西湖边的7棵柳树因被移栽为月季,牵动无数人的心。两天内“还柳于民”的杭州,收获了不少赞许。2011年,南京曾将主城区内许多于上世纪中期栽种的法国梧桐等树木移栽,不少市民为此走上街头发起“绿丝带活动”。最终,南京市政府在吸收民意的基础上从一开始的“移栽”到“少砍”,最终决定“不砍”,并承诺“工程让树,不得砍树”。

  西湖的柳树、广州的榕树、南京的梧桐、成都的银杏,不论是一草一木还是整个自然界,之所以引人眷恋,不仅在于它们构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饱含着人们对自然家园的守护之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小荷才露出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千百年前,诗人们笔下的自然,是天人合一的整体,冬去春来,风花雪月,体现于灵动的笔触之间。而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我们有了更多付诸实践的表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持续推进实施“山水工程”,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从古至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未曾改变,且不断生长。

  草长莺飞的春日里,古诗词中一草一木所承载的热望,也将在美丽中国的画卷中,与我们再次相遇。


原文链接:http://dnr.yn.gov.cn/html/2024/ziranziyuanxinxi_0509/463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