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资讯 > 正文

向“实”发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4-06-06     来源: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安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利用长三角地区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的优势,加强与沪苏浙产业协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开拓蓝海

壮大新兴产业

“多年来,我们全力推进与华为合作,双方共同研发打造全新平台和领先的智电架构,规划了覆盖轿车、SUV和MPV的多款产品,加大车路云协同技术的应用,在车辆运行效率、安全性、碳排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5月28日,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融合发展会议上,江淮汽车集团负责人说。

汽车产业是安徽的“首位产业”,长三角是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近年来,我省依托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优势,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汽车产业全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249.1万辆,同比增长4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汽车出口114.7万辆。今年前4个月,全省汽车产量92.9万辆,同比增长47.73%,占全国比重为10.31%;新能源汽车产业33.1万辆,同比增长65.02%,占全国比重为11.09%。

当前,我省已集聚奇瑞集团、江汽集团、蔚来汽车、合肥比亚迪、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初步形成合肥、芜湖“双核”和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也是安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同样深深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

中国光伏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是江苏。江苏集聚了光伏产业链头部企业20多家,有“全球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之称。由于用地等发展空间受限,苏南地区的光伏制造业有外溢之势。安徽利用区位交通和资源要素等优势,大力吸引长三角光伏制造业龙头企业落户。

以滁州为例,从2018年迎来首家光伏制造龙头隆基以来,滁州光伏产业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跃升,提出了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的目标。

2023年,安徽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4亿元,同比增长50.9%,营收排名首次跃居至全国第三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实现利润总额175.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光储产业,从新材料产业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从集成电路产业到生物医药产业,长三角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创新实力、活跃的资本市场等,都为安徽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更加广阔的空间。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安徽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9%、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60%。

转型升级

改造传统产业

一提到水泥生产、金属冶炼等这些传统企业,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高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其实,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传统行业已逐步走上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

“自从使用了数字化智能矿山系统,矿车可以在远程指挥下进行工作,数据实时反馈,不仅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还能保证矿石的质量,资源利用率达100%。”枞阳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公司运用数据传感检测等技术,推动水泥生产发运环节的全系统智能优化,并采用尾气净化、喷雾降尘等环保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在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枞阳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绿色工厂名单。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和数字化转型工程,累计培育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国家级特色平台22家、“灯塔工厂”5家,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皖美”蝶变,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5年进入世界500强。

围绕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安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持续夯实算力、算法、模型、数据等技术底座,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引导企业上“云”、设备加“芯”、生产换“线”,让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同时,持续擦亮工业绿色本底,全链条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调整优化用能结构,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建设应用,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前瞻谋划

布局未来产业

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我国建设的第二代光源,上海张江的“上海光源”是第三代光源。当下,长三角地区发出的这两束光强强联合,正在共建第四代“合肥先进光源”。

这只是长三角地区合作攻关、技术创新的缩影。去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

目前,安徽正深化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与上海市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协同参与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发射。推动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与沪苏浙协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实施国家级和省级攻关项目。

组织上海、合肥等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与量子企业对接场景需求,促进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应用;举办产业联盟大会,促进量子计算领域企业集聚发展;合肥与上海两地12家单位发起设立注册资本超70亿元的产业协同基金……通过与上海等长三角区域内创新链产业链的密切协同,安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正蓬勃发展。

以“融圈进群”为方向,推动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联动发展,提升城市群辐射联动效应;持续推进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加快安徽长江城市带、省际毗邻地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构建全省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安徽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涌动着充沛强劲的发展动能。


原文链接:https://jx.ah.gov.cn/sy/syzx/snjxyw/1494537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