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6-06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各设区市经贸委(经委、经发局),建材行业主管部门:
现将《福建省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OO七年三月十九日
福建省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建材产品主要包括水泥、玻璃、石材、建筑陶瓷、水暖器材和新型建材等。建材工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各类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繁重任务,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建材行业发展要求编制,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建材工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主要阐述“十一五”期间全省建材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方向和重点,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布局,是今后指导全省建材工业发展和安排相关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十五”发展概况
(一)发展成效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十五”期间,我省建材工业发展迅速,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05年581亿元,年平均增长35.8%;全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步伐加快,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2000年的8%提高到2005年的23.2%。水泥散装率由2000年的15.6%提高到28.6%,年均提高2.9个百分点;新型墙体材料工业扎实推进“禁实、限粘、推新”,加强政策引导,其占有率由2000年的20.4%提高到2005年的45.3%;建筑陶瓷工业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高中档产品比重由2000年的15%提升到25%;石材工业经过总量调整和质量提高的发展阶段,由依靠石材荒料出口转变为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石材荒料出口由2000年的200万吨减少到2005年100万吨,高附加值石材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石材强省。
2、行业地位进一步凸显
福建是全国建材行业重要的生产省份,石材、建筑陶瓷、玻璃、水暖器材等行业发展迅速。我省是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和出口基地,石材工业产值、产量、出口和汽车安全玻璃产量以及新型墙体材料机械装备的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建筑陶瓷产量居全国第三,南安是全国三大水暖基地之一。2005年全省花岗石板材产量6832万平方米,占全国的51%,石材出口总额13.4亿美元,占全国的60.2%;汽车用夹层玻璃产量394万平方米,占全国的36.4%,出口总额7432万美元,占全国的31.2%;建筑陶瓷产量58643万平方米,占全国的19.5%。
3、品牌战略取得成效
我省建材工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免检产品10个、福建省著名商标48个、福建名牌产品45个。晋江永和为“中国石材之乡”,磁灶为“中国陶瓷重镇”,惠安为“石雕之乡”、“建筑之乡”、“中国石雕之都”,南安英都为“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仑仓为“中国水暖城”。
4、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我省建材行业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石材业已形成了以南安、惠安、晋江为龙头的闽南石材产业集群和以罗源、福鼎、古田为主的闽东石材产业集群;建筑陶瓷业已形成泉州、闽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水泥业形成了以龙岩、三明、南平一线的水泥产业集群;水暖器材业形成了南安水暖器材产业集群。
5、市场营销得到加强
晋江市加快实施磁灶陶瓷大市场的发展战略,建成了由天工陶瓷城、下官路建陶市场、钱坡建陶市场和东山二级砖市场组成的区域市场。南安仑仓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国水暖城。南安水头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材销售、石材荒料集散中心。南安、惠安、厦门、晋江每年均举办一年一度全国性的石材、建筑陶瓷博览会,吸引众多的海内外客商。我省建材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专业展览会,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6、科技进步进展明显
我省建材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开发,全行业节能、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建材产业已成为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主要产业之一,大量冶炼矿渣、钢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被用作水泥、墙体材料和预拌混凝土掺合料的原料,“十五”期间,综合利用工业废渣2700万吨。水泥干法窑利用无烟煤煅烧水泥熟料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不仅有利于利用我省丰富的无烟煤资源,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水泥熟料燃烧成本。建陶工业加大科技投入,创建了6家民办科研所和检测中心,引进100多台国外最先进的压机设备,添置了50多条国内外先进的辊道窑生产线,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新型墙体材料工业采用新技术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废渣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具有轻质、利废、保温、隔热等性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为社会提供节能型新型墙体材料。我省浮法玻璃具有国际最先进的工艺与装备,汽车玻璃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省水暖器材企业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低压铸造设备,骨干企业建立了先进的研发中心,在产品强度试验、密封试验、流量、寿命及外观等方面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省建材产业中低档产品比重偏大,特别是中低档石材、建筑陶瓷和机立窑水泥供大于求,而部分优质、高档产品结构性短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石材、建筑陶瓷产品和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比重偏小,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低于全国43%的水平,全省以粘土砖和非节能建筑墙体材料为主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2、产业集中度低。我省建材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小、大型骨干企业偏少,相当部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我省建材企业中列入全国大型企业的只有2家,资产总额5亿元以上仅5家。
3、资源利用和环保问题比较突出。建材工业属于资源、能源依赖型和环境敏感型企业。目前我省部分水泥、建筑陶瓷、石材企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较大,粉尘、废水排放尚不达标。
二、发展环境和趋势
(一)发展环境
1、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建材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将以9%以上的增长速度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和省里将加大福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城市设施、产业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同时,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的合作交流将进一步扩展。
2、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推进,给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2010年我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2%。随着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规模将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将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建材产品来满足其要求。同时,随着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装饰装修业呈快速增长态势,由此对装饰装修建材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3、国际建材市场需求的增长,有利于建材产品的出口。未来国际市场对建材产品的需求每年将以4.2%以上的速度增长,美国、欧盟、日本和亚洲等我国主要建材出口国家和地区对建材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我国建材产品的出口机会将逐年增加。我省玻璃及其深加工产品、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等建材产品出口将较快增长。
(二)发展趋势
1、用先进工艺技术取代落后工艺技术将成为建材工业发展的主流。
2、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将成为建材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将成为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
4、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制品业将成为建材产业新的发展模式。
5、实施国际化战略将成为大型建材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重要途径。
(三)市场需求
“十一五”建材主要产品需求将平稳增长,需求总量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升级,全社会对建设工程质量意识的提高,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对建材产品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拓展了市场空间。
1、水泥。预计到2010年全国水泥需求量为13-14亿吨,我省水泥需求量约为4000万吨。随着建筑工程质量和混凝土标准的不断提高,用于配置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新型干法水泥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机立窑水泥需求量将逐步减少。我省新型干法水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通过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满足市场需求和替代落后的机立窑水泥。
2、玻璃。随着节能建筑的发展,中空玻璃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玻璃及其深加工制品作为装饰装修材料的应用面正在逐年扩大,且呈现出继续拓展的势头。利用玻璃材料所独具的光电特性制造的多功能材料将在人们生活中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因此,未来的玻璃市场将呈现出成长性和可拓展性的特点,优质浮法玻璃与特殊品种玻璃等产品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3、石材。天然石材产品作为装饰装修材料其应用领域正在日益拓展,市场对各种石材与其他材料合成的石制品,包括各种城雕景观、市政工程园林庭院及建筑装饰文化、景观石的需求将逐步扩大。随着安装技术的进步,用石材作为装饰幕墙将逐步增加,对异型石材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4、建筑陶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陶瓷产品质量、档次的要求也在提高,高中档产品将成为消费的主流,而质量差、款式陈旧的低档产品将过剩。建陶产品的出口将持续增长。
5、墙体材料。随着墙体材料革新进程的推进和节能建筑的推广,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工业废渣,江河淤泥,生活、建筑垃圾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具有环保、防火、高强、轻质、隔热、保温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小型混凝土砌块、复合板为主导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粘土制品的需求量将逐步减少。
三、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新型工业化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础,传统建材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总量保持适度增长;适应建筑业和装饰装修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建材加工制品业,加快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重视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向提高质量、节能、节地、节水、利废和环保方向发展,把建材工业建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节约型产业;培育发展建材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我省建材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与繁荣。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向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与配套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产品,加快替代进程,促进技术结构优化。
3、坚持实施建材、建筑、房地产三业联动,在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推动建材产业自身的更大发展。
4、坚持实施建材制造业、加工制品业和现代化物流业并举的战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整体经济规模,提高整体运营效能。
5、坚持走集约经营、集群式发展道路,发挥聚集效应,增强集群整体竞争力。
6、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努力提高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排降污,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量和结构调整目标
到2010年要实现以下目标:
——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7%。
——水泥总产量40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2800万吨,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70%以上;五年累计淘汰和改造(转型)落后水泥产能1668万吨。其中,2007、2008年累计淘汰1164万吨,2009、2010年累计淘汰504万吨;水泥产量前5位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达到300万吨以上,生产集中度提高到40%以上。
——散装水泥1920万吨,水泥散装率达到48%以上;新增散装水泥发放设施供应能力1000万吨。
——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达2410万重量箱,其中,优质浮法玻璃1850万重量箱,占76.8%。
——建筑陶瓷总产量12亿平方米,其中,高档建筑陶瓷产量7.2亿平方米,占60%;卫生陶瓷总产量100万件。
——石材总产量1.1亿平方米,其中,优质的大规格饰面板、异型材、薄板产量0.55亿平方米,占50%。
——新型墙体材料总产量170亿标块以上,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70%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区内应用比例达75%以上,其中,设区市的市区全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县级市区(城区)达到60%,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35%以上,农村建筑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九个设区市城区(含建制街道办事处区域)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域范围内种类建筑工程全面禁止设计、使用粘土制品,各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区的各类建筑工程,使用空心粘土制品的比例控制在40%以内。
2、技术进步目标
——新型干法水泥窑全面推广应用无烟煤煅烧新技术。
——浮法玻璃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水平。
——高档建筑卫生陶瓷、花岗石板材、水暖器材质量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品种实现配套生产和供应,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中优质产品要求。
3、节能目标
——新型干法水泥吨熟料热耗小于105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5千瓦时,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5%,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生产线达40%。
——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小于21千克标准煤。
——每吨建筑陶瓷砖综合能耗小于350千克标准煤。
——墙体材料每万块标准砖综合能耗小于720千克标准煤。
——石材单位综合能耗下降18%。
4、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
——全行业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900万吨以上。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节约土地4000公顷,节约能源770万吨标准煤。
——石灰石资源利用率达80%。
5、环保目标
规模以上建材企业粉尘、废气等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重点建材企业实现清洁生产。
(四)发展布局
1、水泥工业
根据市场需求,在石灰石、煤炭资源及交通运输条件具备的地区发展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重点建设漳平、新罗、永定、永安、将乐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基地;在水泥需求量大、混合材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设水泥粉磨站、散装水泥中转站和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2、玻璃工业
以厦门、福州、漳州等市为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和玻璃深加工产品。
3、建筑陶瓷工业
以晋江、南安、闽清为重点,发展高档建筑陶瓷、功能陶瓷和高中档卫生洁具。发展泉州、闽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
4、新型建材工业
以福州、厦门、泉州、三明、漳州等市为重点,发展中高档装饰、装修材料。充分利用各地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因地宜制发展符合节能建筑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等地利用粉煤灰和石材加工产生的石粉渣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基地;在三明、福州市发展优质硅板生产基地;在泉州、福州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机械装备生产基地。
5、非金属矿及深加工工业
以泉州、福州、厦门、宁德为重点,发展石材及深加工制品生产、出口基地,发展闽南石材产业集群和闽东石材产业集群;以福州、漳州、泉州、厦门为重点发展玻璃砂、ISO标准砂、陶瓷原料等生产基地;福州、宁德、漳州建立建筑砂石生产出口基地。
四、发展重点和产业导向
(一)水泥工业
坚持总量控制,加强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速淘汰工艺落后的水泥生产线;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水泥产业结构升级;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工业废弃物等先进技术,提高水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能耗水平;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提高水泥散装率,做好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推动散装水泥装备水平提高和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推广应用干混砂浆、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水泥制品业;重点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和年产60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粉磨站。
除全部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外,不再新建、扩建日产2500吨以下(不含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严格禁止新建和扩建机立窑(包括机立窑扩径改造)、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水泥项目。
(二)玻璃工业
重点发展加工玻璃产品和优质浮法玻璃,支持开发节能、安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发展具有美观、装饰、节能、安全等功能的高品质加工玻璃产品,推动加工玻璃生产向配套化、系列化、基地化发展。
淘汰平板玻璃普通平拉工艺生产线及日熔化量100吨以下的“格法”平拉生产线。限制非浮法及日熔化量500吨以下普通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线。
(三)石材工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设计安装及配套能力。鼓励发展年产30万m2以上花岗石、大理石薄板和复合板生产,开发石材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石雕制品、异型材、仿古仿欧式建筑的石制品、墓石制品和大理石花岗石大板及薄板。构建石材产业服务平台,发展与石材工业相配套的石材机械设备、金刚石锯片、磨具磨料、钢砂、锯条等。淘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小石材企业。
(四)建筑陶瓷工业
支持研发新产品,开发高强、多功能、配套化的环保、抗污、抗菌的建陶新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发展仿古砖、釉面砖、超薄陶瓷砖、琉璃瓦等国内外流行的品种。研究开发自洁、抗菌、环保等功能的釉料。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限制新建年产100万平方米及以下的建筑陶瓷砖生产线和年产50万件及以下的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
(五)新型建材工业
支持开发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优质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新型管材(含管件)、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非粘土类空心制品、混凝土砌块、高档青水砖、彩色饰面砖和各种轻质板材、复合板材。重点发展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工业废渣,江河淤泥,生活、建筑垃圾等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利废、节能等符合建筑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机械装备。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
限制实心粘土砖生产项目、15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单班年生产能力小于2.5万立方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及单班年生产能力小于15万平方米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生产线,5万平方米/年以下人造轻集料(陶料)生产线;限制10万立方米/年以下的加气混凝土生产线,3000万标准砖/年以下的煤矸石、页岩烧结实心砖生产线;限制2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限制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5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聚乙烯膜层厚度在0.5毫米以下的聚乙烯丙沦复合防水卷材生产线;限制5000吨/年以下岩(矿)棉生产线。
(六)水暖器材工业
水暖器材工业要紧紧围绕“中国水暖城”的科技园区建设,培育中国水暖城的区域品牌,发挥水暖产品品牌优势。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水暖洁具产品;支持发展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鼓励发展节能、利废、综合利用资源等技术;支持发展功能陶瓷、塑料制品等配套产品;鼓励企业对现有的环保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环保达标排放;逐步淘汰生产规模小、装备落后、质量低劣的小企业。
(七)其它非金属矿及制品工业
非金属矿物材料发展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和特点,以应用技术研发为突破口,以产品的产业化为重点,在非金属矿物涂料、颜料、功能性填料及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逐步形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非金属矿物材料产业链和大型生产加工基地。支持发展叶腊石、白云石、大理岩、硅灰石、透辉石等非金属矿超细、改性深加工技术开发;鼓励优质陶瓷级、填料级、造纸涂料级高岭土、锻烧高岭土及高纯超细高岭土等精选及深加工生产技术开发;鼓励发展鳞片石墨精选提纯、超细石墨及其深加工制品技术开发;支持发展膨润土及深加工制品;鼓励优质玻璃砂、型砂、ISO标准砂及各种工业用硅砂产品的精选及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开发。淘汰破坏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土法开采小矿区、小矿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建材产业引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认真实施国家建材行业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提出行业发展战略,组织制定行业规章、规范和技术规范,适时修订并发布建材行业发展指导目录,引导行业发展布局,严格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建材行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取代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落后生产能力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加快我省建材产业升级。紧密联系建筑业,服务于建筑节能的要求,促进建材工业与建筑业的配合和协调发展。
(二)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以南安、惠安、晋江为龙头的闽南石材产业集群和以罗源、福鼎、古田为主的闽东石材产业集群;发展泉州、闽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南安水暖器材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以龙岩、三明、南平一线的水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一批提高原料供应能力、满足集群需求的基地产业化项目;突出发展一批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巩固目前在产品、配件、专业化加工环节方面的优势,尽快将单一优势转化为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优势。以产业集群为依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重点扶持产业基地建立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鼓励优势企业牵头组建面向全行业的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试验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牵头制定区域性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提供面向集群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培育集群中的技术领先型企业、品牌效益型企业,在各集群中形成若干个行业知名度高、技术带动性强的优势企业,发挥其品牌及市场辐射、技术示范、信息传播的产业龙头作用;加强产业集群协作、金融、市场营销、物流、协会、项目开拓等服务平台建设。
(三)建设发展工业园区推进建材产业集聚
加快建材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建材工业园区,把建材工业园区建成高起点、高标准、循环性、专业化的产业园区。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布局。石材业重点抓好南安水头、石井、大帽山、惠安崇武、山霞、洛阳、福鼎白琳、古田鹤塘石材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陶瓷业重点抓好晋江磁灶、闽清陶瓷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水暖器材业重点抓好仑仓水暖工业园区建设;二是编制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根据各工业园区特点,做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树立示范园。研究制定示范园基本标准和条件,组织力量对建材工业园区进行评选,符合条件的授予“福建省建材示范园”,引导全省建材工业园区的发展;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协调解决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进一步推进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全面优化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用先进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生产工艺,加快发展石材、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机械装备产业,着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石材、建陶、加工玻璃、新型墙体材料等高附加值建材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提升全行业的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水泥工业要坚持总量控制,依靠发展促调整,通过调整促提高。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总量控制,实施分类指导。严格按照闽政文[2005]358号文件提出的规划布局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在石灰石矿山资源及交通运输条件具备的水泥主产地,重点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支持在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等地建设年产60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粉磨站及水泥中转库,支持发展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等产业;严禁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新建、扩建和单纯以扩大产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二是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各设区市政府应制定机立窑淘汰、转型的实施方案,分年度淘汰和改造(转型)现有的机立窑生产线;对落后水泥产能比重较大的地区,投资建设新型干法水泥时,必须淘汰不低于新建项目产能50%的现有机立窑,作为新建项目核准的必备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补贴及赎买等多种方式,用于拆除机立窑的补贴;引导有条件的机立窑企业改造为粉磨站。各地要优先考虑本地规模大、符合建设条件的现有立窑水泥企业改建为粉磨站,采用与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联营或购买熟料等方式,利用直径2.2米及以上磨机生产水泥,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机立窑水泥实行“差别电价”。三是加强政策指导,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水泥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的水泥企业;完善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提高建设、建筑工程应用水泥的准入标准,依据不同工程的需求选择水泥类型和品种;禁止立窑水泥进入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桥梁、涵洞等重点建设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以及预拌混凝土;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支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直接在大中城市郊区建设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认真执行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实施对现有水泥生产线烟气连续监测装置的安装和管理。四是培育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培育3-5家大型骨干企业,鼓励有实力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淘汰现有机立窑生产线,有关部门要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贷款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大型水泥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玻璃工业要发挥我省玻璃用石英砂资源和玻璃加工技术优势优势,发展浮法玻璃和加工玻璃产业,做大做强汽车安全玻璃优势产业,开发新产品,满足建筑、房地产、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的要求。新型建材工业要以建筑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节能、节地、利废为重点,开发生产性能优良的新产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主导产品,加强对粘土砖生产用地管理,严禁在耕地上建砖瓦窑取土烧砖,进一步加大禁止实心粘土砖、限制空心粘土砖、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工作力度。
(五)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建材工业要继续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提高质量、节能、节地、节水、利废和环保为重点,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中心。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建材产业,用先进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生产工艺,全面推进建材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石材业要加强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应用,提高配套产业的科技水平。建筑陶瓷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采用大吨位自动压机、多管布料、二次给料、辊筒印花、现代辊道窑及其控制新技术。五金水暖业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先进的低压铸造、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水泥工业要继续完善新型干法水泥采用无烟煤燃烧技术,采用先进的节能降耗、烟尘治理新技术。玻璃工业要围绕提高浮法玻璃质量、节能、环保和增加品种,进行工艺技术的研发,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墙体材料工业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备制造、配件生产供应基地,提高配套水平,开发研究轻质、高强、隔音、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解决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中的技术难题。
(六)发展壮大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程度
支持大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培育具有国内外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建材行业竞争实力。一是以区域优势、资源配置或特色产品为龙头,逐步实现规模经济,组建大企业集团,形成强有力的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二是做好企业整合,培育投资主体,通过产权纽带对中小企业实施收购、兼并、拍卖,进行规模化投资和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规模;三是通过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进行产权改革和股份制改革,积极鼓励大集团开发矿山,建设原料基地,统一资源开发与供应,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通过资源纽带,发展规范的矿山开发集团股份公司;四是发挥从事国外贸易专业公司的优势,实现与外贸公司的合作,加强对外贸易经营。
(七)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发展散装水泥和新型墙材
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发展散装水泥的有关法规,依法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生产、流通和应用的监督管理。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实施我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二是抓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布局,增加新型墙材的供给。根据各地市场、资源,特别是工业废渣等情况,合理布局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加快发展新型墙材,满足市场需求;三是争取以省政府令出台《福建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四是进一步实施省政府令《福建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做好发展散装水泥立法工作;五是抓好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推广、应用干混砂浆和预拌砂浆以及农村发展散装水泥供应网点的示范工作;六是加强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组织力量研究解决新型墙材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八)规范和开拓市场提高建材产品市场占有
整顿规范市场。一是要依法生产,严格执行标准法、质量法、环保法,使不符合法规要求的企业和产品不能生产和销售;二是要规范应用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新的应用标准和规范,使低质产品、不合格产品,不能在建筑和工程中应用;三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积极开拓市场。一是加强市场调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适应发展和变化的市场要求,生产符合市场规范要求的产品,开发和生产适应未来需求变化和增长的产品;二是要通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去开拓市场;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制订,限制落后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鼓励新产品的应用,拓宽新产品的市场空间;四是拓展市场,组织国内外建材产品展,拓展我省建材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发挥我省石材、陶瓷、玻璃出口优势,鼓励骨干企业跨国经营。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产业
建材工业实现和发展循环经济,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中心,以水泥、墙体材料等产业为重点,以清洁生产为基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减排降污为目标,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和高附加值的材料工程技术,建材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耦合共生技术等。加强建材矿产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统筹考虑资源配制的均衡,鼓励采用先进开采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建材矿产资源,加强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尾矿资源利用,开采后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等措施。水泥工业要依托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结合水泥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粉煤灰、高炉矿渣、煤矸石等工业废渣和尾矿作为原料和混合材,应用新型干法水泥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大型高效粉磨技术,加强低热值燃料、可燃废弃物应用的研究。新型墙体材料工业要通过大量消纳和利用工业废渣、农业废弃物,替代天然资源生产轻质、保温、隔音的节能利废型墙体材料。石材工业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石材开采成材率,减少废渣废水排放,充分利用石材边角废料进行精深加工,加强石粉废渣的综合利用工作。建筑陶瓷工业要大力开发推广节能煅烧技术,以低品位原料和各种固体废弃物替代原料。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ghjh/202406/t20240605_646030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