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辽宁日报】政策持续加码 企业加速升级

发布时间:2024-06-17     来源: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政策持续加码 企业加速升级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②

  6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先后介绍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农业企业集聚壮大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聚焦关键环节 提升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重点从加强政策保障、集聚优势力量、推动资源共享、强化人才支撑、开展金融助力5个方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策保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今年年初发布的43条《辽宁省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举措》中,明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企业科技特派员支持力度、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开拓市场3条具体措施。在省委科技委首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的若干措施》。从壮大底数、提升能力、打造生态3个方面,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领军企业、支持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创新决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11条具体措施,一体化推进科技型企业“提质扩面”,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集聚优势力量,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省围绕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亟待解决的“断点”“卡点”,由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优势创新主体当“群主”,组建20个左右省重点实验室群,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组建机器人、工业降碳等首批6个省重点实验室群,集聚项目、人才、成果,服务重点产业集群。由省内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储能与氢能、集成电路等重大战略方向,组织实施创新联合体重大专项7项、“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120项。

  推动资源共享,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优化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服务功能,推动省内科研单位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依法依规向企业开放,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目前,首批已筛选76家机构14个类别共5641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依托财政性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转化的,免费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放。运用科技创新券给予企业研发活动支持,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且评估优秀的给予资金支持。

  强化人才支撑,解决企业科技创新难题。年初以来,省科技厅大力开展“科技专员进企业”活动,计划全年选派专业化企业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1000人以上,与省内千家以上企业“结对子”,为企业上门送技术、送成果、送政策。目前,已选派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0余家高校院所及科技服务机构的700余名“科技专员”进驻企业。

  开展金融助力,服务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全面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部门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的工作部署,省科技厅邀请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专家开展创新积分制政策宣传,遴选创新积分不低于70分的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再贷款的备选企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与21家具备科技创新再贷款发放对象的银行进行对接,已有423家企业纳入科技创新再贷款企业名录。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聚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关键环节,优化企业科技创新全链条保障与服务,为企业营造更优良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助力工业企业稳产稳增长

  工业兴则辽宁兴,企业强则辽宁强。年初以来,全省工业战线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将企业作为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重要力量,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手段,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稳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企业稳生产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年初以来,我省成立专班,实施“基点管理”,加大监测调度力度,“一对一”包保服务重点企业,结合“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协调解决企业订单不足等问题超百个。1月至4月,辽阳石化、奇瑞汽车等150家重点企业增速保持在20%以上。

  项目是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我省协调相关部门对125个万亿级产业基地的重点工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动沈阳、大连成功入选全国20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梳理我省工业领域供给侧重点企业700余家,供给设备1800余种;需求侧重点项目1900余个,总投资超2900亿元,推动企业加大本地采购份额。1月至4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7%,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七位。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今年,我省印发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实施方案,培育了辽宁省高性能膜及膜材料创新中心,省级创新中心达到12个;培育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累计达到24家。围绕先进高效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专题对接20余次。

  数字赋能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我省已推动12个项目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达到40个,接入企业超1万家。围绕产业集群,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等工作,促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绿色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省已为103家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为222家企业提供政策解读等服务。建设废钢等再生资源产业数字化平台,累计推动50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废钢准入条件企业,居全国第四位,废钢加工能力达2100万吨。

  “专精特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我省制定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梯度培育57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和34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净增规上企业278家,认定全省首批优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126家。

  接下来,全省工信系统将进一步发挥省级专项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采取直接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落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对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以“免申即享”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对精益管理、工业设计服务等项目,给予补助支持。

  支持农业企业集聚壮大

  农业企业是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今年以来,以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为主攻方向,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截至5月,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去年末增加120家以上。

  产业集群是夯实农业链条的重要抓手。做强优质粮油生产和食品制造产业集群,我省落实16项粮油生产支持政策,超额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国家任务。遴选推广70个粮油作物品种,实施8个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调优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与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支持20家企业新增肉类精深加工和乳制品制造设备,联合大商所推广畜禽目标价格保险。培育千亿级水产品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预计上半年,全省粮油加工业规上营收超75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增加40家以上;全省畜禽加工业规上营收将超450亿元,肉蛋奶产量将达451万吨;全省水产品产量246万吨,同比增长5.1%。今年,全省水产品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11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

  我省还积极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生产性固定资产贷款给予贴息,对企业新增先进加工设备按投资总额最高30%给予补助,支持6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扩能,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约30亿元,预计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元。今年,我省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91家。截至目前,全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51万户,同比增长10%。为助力项目建设,我省制定了农业农村系统项目和投资管理规定,强化企业项目跟踪服务,全力打造农业园区平台。如今,全省5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已投资落地集聚区。预计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营业收入780亿元,同比增长4%。

  在引导企业创新转型方面,我省不断发掘特色资源,建设农业特色产业25个和特色优势区41个,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专家组”工作机制。组建29个专家组,分类指导良种科技攻关、标准化生产推广和绿色种养技术集成应用。我省还积极推进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预计上半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超2000万人次,营业收入60亿元。同时,注重引导农业企业完善品牌和流通体系建设,推介发布年度农业主导品种114个、主推技术108项。

  下一步,我省将以支持农业企业发展为着力点,推动食品工业大省建设和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强化企业服务和政策保障,完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功能,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战作出农业贡献。记者  孔爱群  孙大卫


原文链接:https://gxt.ln.gov.cn/gxt/mtgz/2024061711221873906/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