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2024年7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金壮龙: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强调“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方向路径、战略任务、重点领域和方法原则,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与各方一道,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我在这里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工业的总体情况。
形成了全、多、大的独特优势。用三个字概括,一个是“全”、一个是“多”、一个是“大”。“全”就是体系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多”就是品种多,各种制造业都有,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就是规模大,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7%,装备制造业占比达33.6%。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人工智能正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培育42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十四五”前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2021-202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3%。2023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22亿吨,利用率达到54%。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建立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别是我国部分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大家都知道的C919大型客机已经有6架交付东航,已经开通了上海飞北京、西安、成都、广州的航线。ARJ21新支线飞机共交付139架,其中交付海外3架。大家都知道的国产第一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商业运营。“嫦娥六号”实现了月背采样返回,6月28日国家航天局举行了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一共1935.3克样品。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投入使用,智能6行采棉机实现量产。
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产业链骨干企业加快壮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这几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比较快,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83.7万个,占全球比重还是比较高的,达60%以上,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初步建成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商用牌照发放5年来,5G应用已经融入千行百业,在工业、电力、矿山、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
我国工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讲,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我们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在这里先简要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很高兴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第一财经记者: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速,5月出现了回落,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阶段工业稳增长政策将如何加力?谢谢。
金壮龙: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非常关心工业经济的发展,刚才我已经介绍了,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7%,应该说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呈现了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23年加快了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扎实推进稳增长、保安全、促升级,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我们继续抓好十大重点行业的发展。十大重点行业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这些行业规模大,带动性强,关联性比较高,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在70%左右。去年我们制定了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今年要继续推进政策落实,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
其次,我们鼓励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江苏、广东等10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比重超六成,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今年前5个月,10个工业大省的增速都高于全国。另外,我们也特别关注50个工业大市,这50个工业大市中有10多个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将继续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除了工业大省、大市外,其他省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行业,我们也要因地制宜支持他们。同时我们特别关注一批工业大县的培育。我们将继续支持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第三,我们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进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我们还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我们要继续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们还将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围绕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我们要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围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开展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国行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围绕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坚持新老并举,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这个问题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中宏网记者:中央部署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请问,工信部如何抓住新一轮工业设备更新机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大家平时往往比较看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颠覆性技术发展,感谢您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心。通常所说的传统产业是指那些产业发展时间较长、产业体量规模较大、市场需求广、吸纳就业能力强、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这些产业的增加值、营收、利润、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都占全部制造业的80%左右,生产的产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因此说,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对这些传统产业,我们要推动其转型升级,绝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去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要着重抓好这两个文件的落实,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支持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在设备更新方面。聚焦重点行业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实施先进设备和软件一体化更新提升行动,淘汰一批低效老旧设备。
在工艺升级方面。持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鼓励面向传统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工艺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在数字赋能方面。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园区。
在绿色发展方面。扎实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电机、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扩大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应用,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安全保障方面。加快石化行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改,民用爆炸物行业的“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加大制造业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我就简单回答这些。谢谢!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中国已建成技术领先的5G网络,从企业到老百姓都有实实在在的体会,能否介绍一下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哪些方面?谢谢。
金壮龙: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在介绍中也说到,现在我国信息通信业这几年发展比较快,5G商用发展成效也比较好。这个问题请总工程师赵志国先生回答。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 赵志国:谢谢你的提问。正如大家切身感受到的,近几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比较迅速,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更加凸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说明。
建成了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宽带网络实现了从十兆到百兆、到千兆的快速增长,全国现在所有地级市建成了光网城市,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千兆用户全球占比超过了70%。建成383.7万个5G基站,实现了“县县通5G”,5G用户普及率目前已经超过60%。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全国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目前超过了90%。网络资源供给也在持续丰富,互联网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近2000万,这个数字也是全球第一;IPv4的地址和IPv6的地址资源总量,我们在全球排名第二;算力总规模达到230 EFLOPS,也就是说每秒能完成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居世界前列。
形成了规模完备的优势产业体系。我国移动通信探索形成了“超前预研、标准引领、体系创新、网络先行、应用赋能”的发展模式。目前,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到42%,5G基站和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50%,可以说产业链韧性在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育繁荣发展的数字消费市场。有的同志应该知道,我国是在1994年全功能接入了国际互联网,当时仅有一条网速64K的网线,速率非常低。从1994年4月20日接入,走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拥有了10.9亿网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2023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到15.42万亿元,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移动支付大家天天在用,可以感受到,规模相比2012年增长了239倍;软件业收入突破了12万亿,连续2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打造创新活跃的行业应用生态。我们感觉,生态的打造或者构建极其重要。5G行业应用已经融入到74个国民经济大类,现在建成了3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300家“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了1.3万个。大家知道5G本身就是赋能的一个技术,工业互联网又是应用广泛的,所以“5G+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成立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鸿蒙(OpenHarmony)、开源欧拉(openEuler)等优质开源项目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基础电信网络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设施安全能力建设与发展同步,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构建形成。
下一步,我们主要坚持“建、用、研”进一步统筹推进,加快信息通信业的高质量发展。“建”就是夯实网络设施,稳步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化、5G-A演进升级,扎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大家知道算力现在作为一个资源,发展也比较快。同时,正在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5G网络向文旅、医疗、高校、交通枢纽、地铁等场所,在原有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深度覆盖。“用”就是深化融合应用,研究出台“双千兆”网络和应用发展的接续政策,加快建设“5G工厂”,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研”就是强化技术研发,统筹推进5G-A的演进和6G研发创新,大家都知道现在6G也在加快发展,超前布局超高速光纤传输和下一代的光网络,未来的光网络发展大有可为。同时,有序推进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比如数据中心就属于增值电信。加强与国际开源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一些优质的开源项目,落地开源成果。
我就先回答这些,谢谢。
人民邮电报记者: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各地都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行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金壮龙:谢谢您的提问。前几天,李强总理在江苏召开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座谈会,现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入推进。这个问题请辛国斌副部长来回答。
辛国斌:感谢记者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注。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几年来,在各方重视支持下,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里我通报一组数据供参考,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工业大类全覆盖,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些工厂都是以中国标准来建设的。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153座灯塔工厂,其中有62座在中国,占比超过了40%,这些灯塔工厂既有跨国公司建的,也有本土企业建的。从成效上来看,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大约30%,生产效率同步提升了近30%,可以说,很多制造业企业插上了“数字翅膀”后,比同类企业飞得更快、更有效率。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为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点线面”同步发力,抓好行动方案落实,力争到2027年,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到2030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具体来说:
“点”,就是要聚焦重点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先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大宗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支持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引导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分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
“线”,就是聚焦重点产业链,推进数字化协同改造。我们将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一链一策”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推广细分行业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引导供应链企业接入,打造一批数字化供应链。
“面”,就是聚焦重点集群、重点园区,建设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启动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畅通园区内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探索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继续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国家级集群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做示范。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各类技术创新发展都很快,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都备受关注。请问,在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下一步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金壮龙:谢谢您的提问。正如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这几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各国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我国也在积极探索。的确,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昨天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李强总理出席会议并致辞,大会发表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从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来说,我们要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利时机,聚焦绿色、智能、融合,鼓励支持企业率先布局、持续投入,构筑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新兴产业要培育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对5G、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未来产业要超前布局。今年1月,我们会同教育、科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六个未来——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六个方向,特别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开发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请问,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有何考虑和具体举措?谢谢。
金壮龙: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非常关心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提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总书记要求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6月底,我国已经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抓住四个关键词,即“服务、管理、发展、帮扶”。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特别要擦亮“专精特新”这块金字招牌,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在这里重点介绍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方面措施,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联合财政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因为专精特新企业很多都是参与到大企业的供应链,大企业一般是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都成为配套专家。我们联合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中央企业在产业链当中很多都是链主企业,我们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当中。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
第二方面的措施,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服务供给,支持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和能力,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小就是小型化,快就是快速化,轻就是轻量化,准就是精准化,这些有助于降低转型成本,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
第三方面措施,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国家已经培育了2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将再培育认定100家左右。同时,支持各地聚焦县域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省级集群。
第四方面措施,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从政府角度更多的还是要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市场化服务机构作用,统筹推进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加快建设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推动国家、省、市、县四级服务网络互联互通,汇聚整合政务、市场等各类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帮助企业降本、提质、增效。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工业行业是碳排放大户,请问在节能降碳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如何加快工业绿色化转型?谢谢。
金壮龙:谢谢您的提问。绿色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我们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个问题请赵志国总工程师来回答。
赵志国:谢谢你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关注。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绿色低碳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也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推动工业企业依法依规、合理高效的用能,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四五”前两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累计下降6.8%,高载能行业向清洁能源优势地区实现有序转移。截至2023年底,培育了196个国家级的绿色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平均利用率由2018年的15%提升到50%以上,5G基站单站址能耗较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在快速提升,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全球占比达到了57%。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工业绿色转型。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在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方面。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主要聚焦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支持企业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加快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提高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在航空、船舶、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子等领域率先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积极探索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有效方法,推动制定一批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在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方面。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产品开发供给,加快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环保装备、绿色智算、智能微电网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持续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比较关注的是工业领域深化改革方面的情况。请问近年来工信部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谢谢。
辛国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谋划和推动出台一批改革举措,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来作介绍。
比如,我们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完成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任务,谋划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总体效果非常明显,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比如,我们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结合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重大工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刚才金部长专门提到大飞机取得的成效,我们通过C919大型客机研制,形成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联合航空工业集团,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大飞机产业体系。我们扎实推进移动通信创新发展,探索形成“超前预研、标准引领、体系创新、网络先行、应用赋能”的发展模式,实现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比如,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制造业方面,我国已经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欢迎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电信业方面,有序推进对外开放,近期部署在北京等4个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截至今年6月底,在华经营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达到2037家。
比如,我们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持续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把加强对企业服务作为开展行业管理的重要职责,建立完善与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激发企业动力活力。支持制造业领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打造大国重器。完成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让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劲头抓好改革落实,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的新空间。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大飞机、高铁等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引人注目,工信部多次提到产业科技创新,请问接下来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推进?谢谢。
金壮龙:谢谢你对产业科技创新的关心,这项工作对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大飞机、高铁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也指出“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了新跨越”,强调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以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我们考虑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抓好四件事,第一是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补短板、锻长板,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第二是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应用示范。第三是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的质量和竞争力。第四是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装备。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推动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要引导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共同培养科技人才。
在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布局,围绕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再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更好支撑技术迭代、工艺改进、产品创新,我们还将聚焦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
在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方面,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壮大科技服务市场,培育国际化科技中介机构,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打造中国制造品牌。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家高新区集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产业,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请问,目前国家高新区发展如何?下一步如何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谢谢。
金壮龙:谢谢您的提问。国家高新区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目标的科技产业园区。我国目前已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在创新能力、企业实力、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在这里想用一组数字来表述,就是“2345678”。现在全部国家级高新区贡献了全国2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集聚了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形成了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战略性产业,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地。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高新区的初心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任务,因此,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线,继承巩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让国家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在国家高新区布局更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高能级企业孵化器,集聚和培育更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承担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实施“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支持国家高新区与高校、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
第二个方面是,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园区、绿色园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新赛道培育行动,建设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开发开放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引导有条件的高新区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第三个方面是,健全国家高新区工作体系。落实好国家高新区建设主体责任,促进科技、教育、产业、人才、金融等资源要素在园区融通发展。进一步优化布局,推动一批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同特色,支持“一区一策”开展政策探索。优化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附件列表>>
原文链接:https://jxt.sc.gov.cn/scjxt/gzdt/2024/7/8/951abf5227474982a099d698da35207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