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内参 > 正文

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呈现积极向上态势

发布时间:2024-08-02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表现。生产稳健增长,投资结构优化,重点产品进出口向好,主要金属品种价格走势偏强,行业效益显著提升。前6月,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8%,高出工业领域4.8个百分点。”7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在2024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呈现积极向上态势

  陈学森介绍,上半年,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8%,高出工业领域4.8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幅较一季度扩大2.3个百分点,冶炼加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1%,生产增长势头稳健合理。

  上半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900.2万吨,同比增长7.1%。其中,精炼铜产量667.2万吨,同比增长7.1%;电解铝产量2155.2万吨,同比增长6.9%。六种精矿含量300.0万吨,同比增长0.1%;氧化铝产量4132.7万吨,同比增长1.8%;铜材产量1061.0万吨,同比增长0.2%;铝材产量3325.5万吨,同比增长9.5%。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增幅比全国工业投资增幅高出10.9个百分点。”陈学森表示,其中,上游矿山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43.5%,较一季度增幅扩大10个百分点;中下游冶炼和压延加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19.8%。

  上半年,有色金属民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2%。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民间投资大幅增加,同比增长65.1%;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

  “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提升,重点产品进出口量均有增长。上半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187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进口额1558.2亿美元,增长13.2%;出口额317.1亿美元,增长3.9%。”陈学森介绍,上半年,铜精矿进口实物量1390.1万吨,同比增长3.7%;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276.3万吨,同比增长6.8%;铝土矿进口实物量7735.0万吨,同比增长7.4%;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317.1万吨,同比增长13.1%;稀土出口量2.9万吨,同比增长10.9%。

  陈学森表示,上半年,主要常用有色金属价格高位波动,新能源金属价格低位运行。主要金属品种铜、铝、铅、锌的国内市场价格走势偏强。国内现货市场铜均价74490元/吨,同比上涨9.6%;国内现货市场铝均价19798元/吨,同比上涨6.9%;国内现货市场铅均价17043元/吨,同比上涨11.7%;国内现货市场锌均价22112元/吨,同比持平。上半年,工业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仍处于底部震荡构筑合理价格区间的阶段。国内现货市场工业硅均价14294元/吨,同比下跌12.7%;国内现货市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10.4万元/吨,同比下跌68.4%。

  “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利润总额显著增长。上半年,规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532.2亿元,同比增长14.0%;实现利润总额1884.9亿元,同比增长56.9%(工业3.5%),较一季度增幅扩大26.5个百分点。”陈学森介绍,其中,独立矿山企业实现利润430.3亿元,同比增长11.7%;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实现利润1454.6亿元,同比增长78.2%。

  多因素助力利润增长

  今年上半年,在经济运行承压的态势下,有色行业利润增长明显好于其他原材料工业。

  “对于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增长情况的主要原因,需要多维度分析。”陈学森表示。

  陈学森表示,第一个原因是“新三样”带动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提高。尽管有色金属在房地产等传统产业消费领域的需求减少,但近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即“新三样”产业发展较快,有色金属是这些领域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新三样”高速发展也带动了有色金属消费,尤其是镍钴锂硅新能源金属产业发展速度更高,近几年产量增幅均在30%以上,基本满足了国内光伏、电动汽车、储能等对新能源金属需求。

  “同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扩大内需政策,如三大保障工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也带动了有色金属的消费。其他高铁、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以及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也较快,带动了这些领域的有色金属需求。传统消费领域如电力等对有色金属消费依然保持了平稳需求。”陈学森表示,因此,近几年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速度相对较高,2024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超过10%,这是近10年来首次,这些都对行业效益改善起到了积极重要拉动作用。

  “第二个原因是解决了电解铝盲目发展这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形成了法制化市场化供给侧改革成功范例,大幅改善了行业效益。”陈学森介绍,2017年4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和环保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17〕656号文件),由此拉开了国内电解铝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想解决的电解铝产能盲目发展重大难题得以完成,关闭了近900万吨违法违规产能,确定了4500万吨合规产能“天花板”,技术落后及缺乏竞争力的1300万吨电解铝产能转移到了绿色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电解铝产能利用率大福提高,企业负债率大幅下降,铝行业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改善,为有色行业运行质量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是国际合作成果显著,改善了国内短缺有色金属资源供应。作为最早“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的行业,有色金属企业一直把境内外资源开发作为首要任务,在全体行业共同努力下,有色金属企业在境内外的权益资源量及产量均有明显增长,尤其是铜、铝、镍、钴、锂等品种,改善了产业运行格局,提高了行业运行质量。

  第四是从企业成本看,随着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科学管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效管控了生产成本。此外,上半年部分有色金属原辅材料价格基本稳定,煤炭价格的有所回落,银行贷款利息的下调等,也缓解了企业成本压力,也有助于行业降本增效。

  最后,有色金属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随着欧元利率下调以及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有色金属价格的金融属性得到释放,推高了有色金属价格,加上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以及美国政府债务膨胀,包括黄金、铜等有色金属的避险金融属性也在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主要有色金属市场价格维持高位,也为行业效益改善提供了价格支撑。

  “需要注意的是,下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利润能否保持较大增幅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全球经济增速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有色金属价格大幅波动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等等。总体而言,2024年全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有望保持历史较高水平。”陈学森指出。

  下半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展望下半年,虽然国际形势仍然错综复杂,行业仍面临全球贸易保护加剧、地缘冲突不断,以及国内房地产行业复苏缓慢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但受国家扩大内需系列政策逐步到位,以及全球绿色高质量发展趋势不变等有利因素影响,初步预计下半年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陈学森表示。

  陈学森表示,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依赖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包括三大保障工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等绿色产业仍然是拉动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的强劲动力。此外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完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加快,有色金属产品出口有望维持平稳增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各行业都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色金属是关键性材料的生产基础和重要保障,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推动有色金属的市场需求增长。”陈学森表示。

  陈学森表示,总的来看,面对上半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既取得了量的稳健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下半年,有色金属工业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仍然稳固。

  基于此,对全年有色金属行业主要指标预判如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10%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6%左右,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增速在5%左右,再生有色金属增速在8%左右,有色金属进出口量、额都将保持稳定增长,铜、铝等常用有色金属价格维持高位波动,工业硅、碳酸锂价格低位运行,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有望保持历史较高水平。

  陈学森建议,企业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及货币政策走向,关注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变化,炼好内功。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合理控制库存水平;要拓展多元化的采购渠道,适时调整原料采购进度,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科学合理使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下一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经济工作的改革部署,在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利之机的同时,努力推动行业加快改革,向行业深层次转型升级迈进,维护行业平稳增长。行业将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标,不断将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到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之中,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作做大做强增添动力。”陈学森表示。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xydt/202408/t20240801_649355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