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装备“高端局”,中国制造靠什么赢?
发布时间:2024-08-09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盛夏时节,浙江宁波,甬舟铁路,地下58米,重达460吨的“庞然大物”正“埋头苦干”——这台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正在掘进世界长度最长、直径最大、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
与酷暑相比,四川德阳也许更“燃”。7月4日,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代号“G15”)正式下线,联合循环一小时发电量超过2.2万千瓦时,可满足2500个家庭1天的用电需求。
掘进、向前;点火、升温……这是我国高端装备“掘金”突破的生动缩影。今年上半年,全国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装备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保持扩张;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
立足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打赢这把向新、向智、向绿的“高端局”,装备制造业信心和底气何在?答案藏在一个个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铿锵步履中。
“仅考虑短期商业价值,可能不会做自主燃机”
G15的成功,其实是站在“大哥”G50的肩膀之上。作为国内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机,G50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争气机”。
直观感受长达143米的MySE292型号风机叶片。
叶片越长,风机捕获风能的效率更高。
“这款叶片扫风面积超6.6万平方米,相当于9.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东方明阳新能源东方基地综合管理负责人王家晖算起“效率账”:延长叶片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产能,增加叶片长度使得风轮扫掠面积更大,捕获的风能更多。MySE292型号风机叶片实装后,单套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度,约等于9.6万户居民的年总用电量。
叶片越长,损耗甚至断裂的风险却也越大。
“叶片延长1米,不止‘加一’那么简单。”王家晖介绍,研发团队创新采用气弹裁剪技术,相当于给风机叶片穿上一件特制的“衣服”,从而让叶片在转动时减少因为风力变化而产生的震动,实现叶片在长度加长、柔性增加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稳定的效果。
“想创新就要投入成本,但技术突破将为我们赢得巨大回报!”王家晖说,这笔惠及未来的“创新账”,是全体“风机人”的共同期待。
在东方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上,长达143米的MySE292风电叶片如躺卧在地的巨龙。
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昊向记者表示,我国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显著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效益。
数据显示,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6%,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超六成。
“造船业‘绿色账’,怎么算都划算”
“看,这就是我们说的‘绿头怪’!”在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造船厂的一艘集装箱船上,工人们为绿色的船首防风罩起了一个有趣的“外号”。
“绿头怪”,是近两年的新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船舶行驶风阻,让船舶在正常行驶当中降低2%左右的燃料消耗。
“绿色船舶中国造”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新趋势——全球每产生10份造船新订单,就有超过七成流向中国。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71.7%,并且实现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总经理陈军介绍,今年船厂已承接200多亿人民币的订单,超90%以上的船型为绿色动力。
7月19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轮交付。该船的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打破国际技术壁垒,为世界LNG船关键核心装备设计建造提供了又一“中国方案”。
图为“淮河能源启航”号。
在王昊看来,该船配备双燃料动力全回转推进系统和增强型智能集成自动化系统,代表了船舶制造智能化、绿色化的最新发展方向。
“造船业‘绿色账’怎么算都划算,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增加效益。”王昊表示,我国造船业持续聚焦环保与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变化中抢占先机,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xydt/202408/t20240808_649957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我国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发布
- 下一篇: 提高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