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辽宁振兴“强筋壮骨”
发布时间:2024-08-26 来源: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工业振兴,强省之本;产业集群发展,事关长远。8月23日,全省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召开。会议召集全省22个产业集群和省内各地各有关战线负责同志,利用一整天时间,对我省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进行再调度、再部署,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培育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与鲜明态度,释放出全省齐心协力抓工业、全力以赴抓产业的强烈信号。
产业集群是产业、区域乃至国家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重要载体。与分散的产业发展模式相比,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有效降低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企业间实现了联动发展、协同发展,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当前,各地都在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这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长能够与全国水平保持同步,也得益于新兴产业的有力支撑。对辽宁而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产业竞争力减弱带来的严峻挑战,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更是尤为必要。否则,不仅难以实现既定目标任务,还会陷入格局性的落后和战略性的被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产业集群发展,不是该不该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快做、做好的“必答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下大力气建设重点产业集群,以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万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基地。目前,全省产业集群建设势头强劲,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集群建设的部署体现党中央精神、顺应发展大势、符合辽宁实际;实践也充分证明,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抓好产业集群建设,必须坚持不懈抓好抓实、下大力气抓出成效。
找准方向是前提。建设产业集群,如果不看自身条件能力,看见项目就想上,什么作业都想抄,结果就可能是“一哄而上”之后“一哄而散”。只有把问题弄明白、工作研究透,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看一看自身强项在哪、如何继续巩固,短板在哪、如何进行补齐,使产业政策和工作举措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才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核心。在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需要强劲的新引擎、澎湃的新动能。从各地实践看,近年来,凡是经济发展好的地区,都是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发展快的地区。我省规划建设的22个产业集群,既涵盖传统优势产业,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这些产业集群建设好,本质上就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建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辽宁的“家业”就会更加厚实、“新业”就会更加繁荣兴旺。
引育龙头企业是关键。企业强,产业集群才能强。现实中,往往是引育一个龙头企业,就相当于培育一个产业集群、打造一个特色园区。正是有华晨宝马,才有了辽宁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也启示各产业集群应围绕主导产业,精心打造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链主”,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发挥园区功能是重点。产业园区特别是高新区,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我省拥有众多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如何更好发挥现有平台载体的作用,是建设产业集群、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也要求,我们要推动园区聚焦主导产业,着力提高园区服务效能,着力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力争实现让企业“拎包入园”、项目高效落地、产业迅速成长。
经济学上有所谓“飞轮效应”,指的是推动一个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需要花很大力气,但当飞轮越转越快,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一部分,无须再费更大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不停转动。新产业、新动能壮大亦如此理,持续的培育提升中蕴藏了巨大力量。只要我们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力的行动,坚定不移把产业集群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辽宁振兴“强筋壮骨”,辽宁发展之轮也会转得更快、动力更强。
原文链接:https://gxt.ln.gov.cn/gxt/szln_zzqs0/2024082611305949655/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