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加速前行 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劲动能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4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企业超43万家……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在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已经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量。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速前行,从建到用、从量到质,不断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赋值赋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打造新型工业化数字底座。工业互联网已初步建成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9600万台(套),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协同高效、技管结合的安全体系同步构建,体系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球前列。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走深向实,持续擦亮5G工厂中国品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提出,要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由起步探索进入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4万个,在十大行业形成了二十大典型场景,并加速融入垂直行业。江苏、北京、湖北等各地“5G+工业互联网”梯次推进,形成链式发展、科创协同、聚势突破等典型推进模式。5G工厂作为“5G+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5G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真正发挥出“5G+工业互联网1+1>2”的效应,集成应用效果显著。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5G工厂“百千万”行动,5G工厂建设如火如荼,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了300个5G工厂收录至《2023年5G工厂名录》,并启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如今“5G工厂”中国品牌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标识解析体系规模应用,释放数据内生潜力。经过5年建设,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在生产、运营、服务环节形成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供应链数据共享、能耗数据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已初步实现架构可控、设施可控、技术可控。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358个,涵盖47个行业,累计标识注册量突破5000亿个,服务超43万家企业,国家顶级节点日解析量超1.5亿次。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日均解析量超过3亿次,推动标识解析体系规模化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普及,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不断深入,工业互联网赋能效应从工厂不断向园区、集群等多元经济单元下沉,深度赋能园区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不同的工厂、产业链、园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化点成珠”“串珠成链”“串链成网”,全面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地市县域落地普及,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2023年4月,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正式启动,2023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举办1400余场“百城千园行”活动,覆盖300余个园区,促进产融合作121场,带动产融合作企业2674家,累计带动投资1796亿元,有力促进了园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的通知》,通过推动政策、设施、技术、标准、应用、企业、服务进园区,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xydt/202408/t20240829_650855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多方协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 下一篇: 工业企业利润延续恢复态势 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