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资讯 > 正文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新征程上,我们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加快县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能否把握县域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的独特性,实现县域产业与人才结构优化转型,事关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要持续优化县域产业结构,需要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县域产业创新,有效汇集资金、人才和技术,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促进三产融合,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动力转换。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县域发展面临创新和效率驱动不显著等多重挑战。将创新与实体经济有效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县域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耦合,增强科技赋能作用,有利于加快县域催生出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形成新的增长点,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水平,从根本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潜能。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把握低碳转型的重大机遇。只有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县域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共进。要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需要加快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生产力,依靠推广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培育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构建县域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激发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潜能,推进县域现代化。

  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找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水平,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提升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力要素的效能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表现,只有生产力各要素质量的提升,才能推动生产力质的飞跃。2023年我国59个县域进入“千亿县”行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6%。这充分证明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将人口、资本和市场等生产要素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借助超大或特大城市优势,推动产业、市场和区域融合,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县域经济总量。要激活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数据、产业、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不断促进数据要素升级、构建要素协同创新平台、优化要素空间配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打通束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堵点卡点,提升县域全要素生产率。

  发挥科技创新先导引领作用,推动县域产业链群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能促进新技术持续涌现并不断渗透融合应用,催生新产业,产业链群式发展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县域依托特色产业创造市场,构建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供销与农工商、科工贸一体化体系,形成市场化、工业化、专业化、特色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现了区域优化布局、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推动县域产业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要在创新驱动作用下突破区域与市场,加快县域在资金、人才、科技和信息资源上有效联动。通过盘活体制机制,实现产业链、科技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多元对接。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推进县域经济绿色化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县域经济质效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县域资源型城市面对经济发展、环保标准、资源枯竭的多重挑战,探索出了一条重视县域生态功能而走向新的专业化经济的道路。要抓住绿色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和投入要素,加强绿色基础建设,调整高能耗产业比重,在绿色创新中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

  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握生产力变革新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将产业科技创新作为突破口,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县域经济动力变革。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破也在创新。要提高农业适用性科技成果转化率,催化涉农技术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孵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科技创新,以绿色制造实现生产节能清洁低碳,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5G、云计算、传感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新一代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强校企合作,加快科技人才培养,打造县域多元人才培育留用体系,推动本土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相结合,促进县域经济新质生产力质的飞跃。

  推进融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质量变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县域经济质量变革的关键,融合发展是推动形成县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点。要推动产业融合,以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合适的县域产业链,支持推广县域发展“工业+”“农业+”“旅游+”“商贸+”“金融+”等模式,突破地理半径实现虚实共融。加快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产业有机关联发展,加强城镇工商业与乡村农业产业的对接协作,构筑涵盖大、中、小、微型城市与县、乡镇一体化的产业链价值链要素链创新链利益链格局,推动区域内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数实融合,发挥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基础,推动县域经济梯次培育、均衡发展,坚持链群式开发、集群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释放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

  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县域经济效率变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县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还需调整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明确发展滞后县域产业定位,推进优势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短板产业补链,培育新模式、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县域产业链新生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机制优势,统筹用好各级各类政府资金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投资牵引。完善县域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强化开放性、政策性银行对县域基础设施支持,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打造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推动区域间创新要素自由流通,营造公平开放产业链集群创新生态,推动新质生产力效率变革。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jxyw/202410/t20241015_654300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