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内参 > 正文

“工匠”引领!中国这样壮大产业工人主力军

发布时间:2024-10-29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战略性、全局性决策部署。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意见出台后,将对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带来哪些影响?下一步,如何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意见注重深化拓展改革举措,重点突出目标导向、系统集成、重点任务、破解难题、强化合力等五个方面。”在25日全国总工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总副主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马璐表示。

  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意见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保障主人翁地位、完善技能形成体系、健全职业发展体系、维护劳动经济权益、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壮大队伍等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党委和政府、企业、工会的职责任务。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加大表彰激励力度。据统计,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6.69%。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中工人代表占26.7%。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企业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的71.1%。2018年以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

  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还存在技能素质总体不高、技术工人总量不足等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调整,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劳动者技能是关键。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构建以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形成以行业企业、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为主要载体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二级巡视员张达表示。

  其中,农民工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群体。如何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全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姜文良表示,意见从技能培训、学历提升、融入城市、均等服务、保障权益、稳定就业等方面部署改革任务,为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工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投身制造业。

  “要强化制造业人才培养。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体推进产业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推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开展“项目制”“订单式”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新变化和劳动关系的新形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傅建奇表示。

  与此同时,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还需要在推动解决产业工人利益诉求上久久为功。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等,都是维护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体现。

  张达表示,各地正在大力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河北等20多个省区市组织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新八级工”制度的建立实施,对于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设置体系、延伸拓展技能人才成长进步阶梯,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人从事技能工作、增强职工队伍稳定性,激发职工生产创造、项目攻关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让技术人才有回报,产业工人队伍才能建得好、稳得住。意见强调,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明确提出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

  马璐表示,各级工会将进一步健全落实职工社会保障权益工作体系,完善企业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大力推广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经验,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建工会维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工作体系。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xydt/202410/t20241028_655449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