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国际航运“未来之钥”
发布时间:2024-11-18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15日,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开馆,迷宫式船用压缩机实物展示台前,参观者认真询问相关性能。
15日,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主旨报告会在福州举行。航海装备领域的海内外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出席,福建又一次成为全球航运业瞩目的焦点。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影响升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上数字化技术变革、环保减排规则加速推进,国际航运市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场最高水准的航海装备国际盛会上,嘉宾就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产业合作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建共享国际航运“未来之钥”。
智慧引擎——
“AI浪潮”谱写新篇
“福建已形成海工装备、深海养殖、海洋新能源、临港石化等产业支撑,近三年来每年滚动实施海洋经济重点项目超300个、完成投资超千亿元。”主旨报告会上,一组数据反映了福建海洋经济正积厚成势、破浪前行。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航海装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预计2024年将同比增长7.9%。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航海仪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分析,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全球贸易的增长、新能源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
对此,中国船舶集团深有感触。“中国船舶集团全球市场份额保持领先,今年前三季度,民船海工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完工交付三大指标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均居全球首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纪纲认为,海洋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已成事实。
如何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入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的一席话引发关注。“为抢占智能船舶技术高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正重点发展船舶智能化、自主化,发布指导性战略文件,开启‘船舶智能系统’‘智能航行’‘岸基驾控’等系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张宝晨认为,自主航行技术是全球应对航运业突出矛盾的出路。“虽然自主航行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将大大提升航运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减少人为失误,提高航行安全性。”
跳出“智能航行”看“智慧海洋”,在中国,航运业“AI含量”仍在飙升。《中国制造2025》将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推进。
具体到实施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写上答题板。招商局集团用“妈湾智慧港”这一例子,提供了传统散杂货码头蜕变方案。“妈湾智慧港集成招商芯、招商ePort、人工智能、5G应用、北斗系统等九大智慧元素,以数字化为切入点赋能公司的生产经营、市场拓展、运营管理、资本运作。”招商局集团董事、总经理石岱说。
“未来的供应链将完全实现数字化和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配合传感器、摄像头、物联网设备等,能够以数字的方式将供应链众多环节中的实物资产连接起来。”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说。
绿色动力——
“全球减排”关键角色
主旨报告会上,另一个关键词是常谈常新的“绿色”。
究其原因,减碳飓风正席卷全球航运业。今年7月通过的《2023年IMO船舶温室气体(GHG)减排战略》,设定了若干减排措施及核查指标。“该战略明确尽快使国际海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并考虑到不同国情,在2050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严新平如是说。
船舶动力燃料的选择被认为是航运业减碳的关键。早在2022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就为我国船舶绿色化转型提出了具体思路。
“船舶电动化势不可挡!”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在现场展示了一组2017—2030年中国电动船舶用锂电池出货量预测图,呈指数级增长。据悉,国内各类水域中,已有超过700艘电动船舶搭载了宁德时代电池。
目前海运承载了全球贸易90%的货运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3%。不少船东在尝试使用更多的脱碳燃料。
作为绿色甲醇燃料的引领者,自2021年以来,马士基承诺只订购能够使用清洁燃料的新船舶。“鉴于马士基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面临着绿色转型的挑战。但同时,我们愿意承担减少碳足迹的责任,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彦辞说。
招商局集团也正努力提升产业“含绿量”。“在转换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建设双碳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方面建设绿色船厂,在绿色船型开发、船舶升级方案、海洋新能源开发装备等方面打造绿色产品,在绿色动力装备、自主节能装置、清洁能源装备等方面延伸绿色供应链。”石岱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在全球供应链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福建电动船舶的前景更为明朗。目前,福建电动船舶产业链聚集了时代电船、福宁重工、福建长航院、中船赛思亿(福建)电气科技等优质企业,“三电系统”等核心装备批量进入国内外市场,搭载使用的电动船舶1000艘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40%以上。
互利共赢——
合作创新是“主旋律”
航海装备产业是全球化行业。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航运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开放、合作、创新。
“在绿色能源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科技的引领者。期待中国在实现自身减碳目标的同时助力推动世界其他地区绿色发展。”彦辞认为,更多企业要以建设性、合作性、互利共赢的方式合作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共同进步。
曾毓群呼吁全球航运行业加大绿色制造投入,为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宁德时代已打造出零碳能源、零碳交通物流、零碳生产等应用系统,并与多个合作伙伴落地零碳工厂、零碳园区、零碳交通、零碳港口、零碳社区等一批示范性零碳场景。”
除了企业发力外,产业链和政策也需同频共振。
张宝晨以自主航行为例,特别提到目前该技术面临法律、导航、通信等方面的挑战。“未来十年左右是自主航行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也面临标准、立法、人才、基础设施等多重任务,需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集约组织、培育市场,是高质量航运的有效保障。如,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重构‘散、小、杂’的内河航运企业,形成有利于新技术应用的环境。”严新平说。
另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是加快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认为,海洋产业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与新材料、海洋高端智能工程设备、海洋大健康与深海资源开放等五个方面大有可为,是当前主流的研究领域,而想要推动产业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不仅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关键的是要‘造血’,培养更多新的人才。”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jxyw/202411/t20241118_65677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福建海装踏浪前行
- 下一篇: 海上福建,蓝色动能如此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