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资讯 > 正文

绿色船舶“福建造”渐成趋势

发布时间:2024-11-18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福建电动船舶正驶向全国,并加速驶向全球。”这是正在举办的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达成的一致共识。

  从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一趋势:目前,福建省落地电动船舶示范项目10型80艘,电动船舶核心技术产品全国领先,已在国内外超千艘电动船舶使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实现“江、河、湖、海”全场景示范应用。

  结合“绿色船舶中国造”的现状,更是可见一斑。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援引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提到“中国已成为遥遥领先的全球第一大造船国”。权威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2024年前3个月,全球绿色船舶新造订单大量集中在中国。

  绿色船舶,即采用先进技术或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船舶。16日,不少来参加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嘉宾,正乘坐这样的一艘客船饱览闽江两岸风光。

  这是福建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纯电动大型高端客船——“闽江会客厅”,搭载了宁德时代302A磷酸铁锂电池,电池舱所有用电设备都是防爆的,同时采用了冗余型配电架构,避免在极端情况下全船失电。

  福建省港口集团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对比相应燃油船,每小时航行可节省650元,全年可节省燃油费用超过26万元,加上减少配1名轮机长,全年运营成本可节省近40万元。

  有如此发展势头的,不独在福州。目前,福建已打造闽江、厦门/福州港拖、厦门鼓浪屿、宁德福安赛江、宁德三都澳、莆田湄洲湾、莆田木兰溪、宁德古田翠屏湖和三明大金湖景区等9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动船舶示范应用场景。

  坚持“立足福建、服务长江、面向全国”,福建自2017年起率先启动“电动福建”建设后,率先谋划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2023年,省工信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

  “福建省列入全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区后,我们着力场景牵引、政策支持、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打通电动船舶产业链各环节,基本形成研发设计、总装建造、‘三电系统’研制、运营配套、船舶应用的电动船舶全产业链。”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

  得益于此,一条集研发设计、总装建造、“三电系统”研制、运营配套、船舶应用的电动船舶全产业链正在崛起——

  追求更绿、更强劲。福建引进高水平电动船舶研发设计机构,开展“福建省电动船舶全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等电动船舶有关课题研究。如,中船集团702所在福州设立福建省电动船设计研究中心,中船集团702所权属东方船研在宁德设立“福建绿舟”分公司等。

  “像造车一样造船”。围绕江、河、湖、海等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重点打造电动货船、电动拖轮、电动游船、电动渔业辅助船等电动船舶示范船型。同时,完成闽江首座电动船舶公共充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提供相应的金融额度支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等。

  创新力量还在积聚。依托省船舶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项目落地,促进电动船舶产业链建设,“福船集团电动船研制总装基地”“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等纷纷落地。

  就在16日举办的沿海内河船舶电动化发展专题报告会上,福建电动船舶再次出圈:现场,围绕电动船舶项目、动力推进系统、岸电配套、企业落地、战略合作等领域进行了签约,进一步强化电动船舶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链对接。同时,发布了全国首本系统化电池动力船舶船员培训用书——《电池动力船舶安全操作与管理》,该书注重“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帮助提升电池动力船舶船员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助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可以说,中国造船业的闪耀,有来自福建的一颗“芯”。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船型标准化、产业集聚化、岸电一体化、运营市场化、建造专业化、标准体系化”,着力打造电动船舶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形成电动船舶谱系化供给能力,促进电动船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jxyw/202411/t20241118_656763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