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内参 > 正文

增量政策落地落实 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

发布时间:2024-11-18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表示,10月份的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增强,主要指标回升明显,市场信心改善。

  “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升。”付凌晖说。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0月宏观经济景气度明显上升,离不开“两新”等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组合拳”。展望未来,伴随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落实,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得到巩固和增强,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4.8%,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1至10月制造业投资和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9.3%和9.4%,均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0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较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多项主要经济指标的改善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作用机制顺畅。

  “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出台,其核心目标和传导逻辑主要在于以资本市场活跃为先导,逐步修复居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尤其是通过大力度化债激发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罗志恒说。

  在提升预期方面,付凌晖也指出,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出“一个提振”,即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在存量政策加快落实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作用下,10月份除生产需求主要指标明显回升外,市场信心得到提振,主要体现在股市、楼市交易活跃,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改善。”付凌晖说。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新房销售改善、二手房交易明显增加、市场活跃度提升。1至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累计降幅比1至9月份分别收窄1.3和1.8个百分点;从资本市场看,10月份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长幅度都在1.5倍左右;从经营主体预期看,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是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到扩张区间;从消费者预期看,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为连续六个月回落之后的首次回升。

  付凌晖表示,这些变化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市场信心的提升与有力政策密不可分。9月底以来,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与以往相比,本轮增量政策具有两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方面,政策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多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提振资本市场、增强金融稳定性、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取向一致性的政策;另一方面,集中发力疏通经济循环的堵点。主要着眼于经济循环的稳定性,降低系统性风险,提升经济循环的通畅性。

  罗志恒认为,当前既要看到一揽子增量政策初步生效,“两新”“两重”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也要继续观察政策推动的经济回升、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回暖能否持续,当前中国经济短期筑底回稳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10万亿资金化债激发了地方政府积极性,未来仍需要财政、货币、房地产等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增强和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信心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势头的重要保障。“只要有信心,企业愿意扩大投资和生产,消费者愿意消费,将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付凌晖说。

  展望后续,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在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背景下,预计促消费政策还有加码空间。同时,政策面加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市场预期改善带动股市上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因素,也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温彬表示,接下来,预计各方会将重点放在政策的落地实施方面,以尽快释放政策效应,提升经济增长动能,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xydt/202411/t20241118_656755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