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矿法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矿舆情 > 正文

湖里:敢闯敢试 扬帆奋进勇争先

发布时间:2024-11-20     来源: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湖海奔腾,里通外达。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与新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同频共振。

  2012年至2023年,湖里区GDP从737亿元增长到1724亿元,年均增长6.9%;规上工业增加值从318亿元增长到457亿元,年均增长6.4%;财政总收入从88.2亿元增长到288.1亿元,年均增长11.4%,获评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创新百强区、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经济发展十优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立足新时代,敢闯敢试,奋勇争先。湖里区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汇聚起干事创业磅礴力量,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推进岛内大提升,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心城区。”湖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机制谋新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一篇“文章”,那么机制活力便是湖里区落笔的强劲笔锋。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之初,作为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以工业兴区、实业强区为发展方向,“筑巢引凤”吸引众多中外企业在这里投资设厂,形成了厦门最初的工业集聚区,孕育出一批本土工业品牌。

  然而,随着城市能级提升,老工业区工业空心化、土地产出效益低、产业发展层次偏低等问题,相继掣肘湖里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破题?

  去年9月,厦门市入选全国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此后,在《厦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方案》出台的契机下,湖里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以湖里老工业区为主的全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并推出《湖里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方案》,开启老工业区向土地存量要经济增量的创新探索。

  走进湖里大道44号,瞄准下一代光伏这个新能源领域的热门赛道,桑若光伏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将建设一个超精尖的研发实验室和核心装备的实验室,以及一栋三层的办公楼。而一年前,这里还是荒废多年的旧厂房。

  “湖里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探索,与我们建设现代化综合厂房的思路不谋而合。依托老工业区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灵活的机制保障,我们对未来的落地发展充满信心。”桑若(厦门)光伏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熹介绍说。

  作为钙钛矿光伏领域全球第一梯队的企业,桑若光伏将在此建设产业总部,畅通钙钛矿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制造,并计划于今年12月完成三条25MW中试线,筹建1GW量产线项目。

  唤醒“沉睡”土地,湖里区在全市没有成熟案例和路径借鉴的情况下,努力在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中闯出新路子,历时一年梳理老工业区100宗土地97万平方米“一宗一档”,邀请市规划院、图智公司等帮助梳理再开发规划建设与政策路径,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制定推出了低效用地再开发方案,为解决高端制造业土地供给难题,以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新思路。

  台企松川(厦门)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已经扎根湖里区30多年,海外订单持续上涨、生产持续向好,但是土地年限不足5年,成了悬在企业头上的“利剑”,制约企业的生根发展。

  “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灵活机制带来了转机。”松川(厦门)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邹祖全说,湖里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办助力企业房屋安全消防双鉴定,推进解决延长土地年限的事宜,让企业在湖里安心增资发展。

  在湖里区的主要负责人看来,以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为抓手的“工业回归”,是根植于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的使命担当,也是城市更新迈入新阶段的改革破题。它不是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顺应全球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发展趋势的回归。

  向改革要动力!在这片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土地上,敢闯敢试的特区发祥地精神总能激发机制活力,让源头活水不断涌出,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多区叠加”是湖里区发展的一大特点。充分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的政策优势,湖里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核心区和“双自联动”示范园区;在生态环境领域,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发力,湖里区检察院设立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公益保护检察联络站,激活公益诉讼“神经末梢”……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要牵住机制体制创新的‘牛鼻子’,依靠改革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以机制活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湖里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产业逐新

  释放创新第一动力

  机制活,勇立潮头;产业优,壮实筋骨。在湖里区这片开放创新的热土,机制活力激起丝丝涟漪,产业动能则释放满满“新”意。

  2022年,思坦科技将主要研发设计环节落地湖里区,如今,扎根沃土,这颗创新种子不断结出硕果。不久前,思坦科技的0.13英寸微显示芯片在CES 2024展会首次公开亮相,是目前全球已发布的最高PPI的Micro-LED微型显示屏,获得了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创新大奖。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Micro-LED具有芯片尺寸小、集成度高和自发光等特点,甚至被认为是未来显示的终极解决方案。目前,思坦科技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微型显示屏的研发、中试及量产,因为市场供不应求,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

  近几年来,湖里区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思路,聚焦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着力构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创新主体加速成长,科技创新引领道路越走越宽。

  一方面,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平板显示、集成电路、航空维修、输配电、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重点产业;另一方面,成功引进嘉庚创新实验室科创产业(湖里)加速器、华中科大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实验室等一批科创平台和科创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牢记嘱托,我们持续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湖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湖里区首场创新成果与场景应用技术对接会成功举办,通过政府搭台,帮助企业推介技术创新方案和产品,进一步激发场景应用的新动能,让企业创新成果更好地在湖里区落地应用。

  “首场对接会围绕智慧工地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展开,为我们提供了前沿技术和资讯,精准服务了我们的需求。”金砖总部区项目现场负责人练巍参加对接会后收获满满。

  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维创新的驱动下,湖里区产业不仅持续彰显“含新量”,也不断提升“含金量”。

  抢抓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新机遇,打开城区竞争力全球视野,湖里区结合东部开发,着力建设金砖数字街区,进一步打造金砖创新基地实体承载区。项目总面积22.9平方公里,包括两岸金融中心—五通高端商务区片区、五缘湾片区、湖边水库片区三大片区,将围绕建设智慧城市示范样板、建设数据产业集聚中心、建设金砖和“金砖+”国家国际化合作平台、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基地的“四大目标”,高标准推动建设落地。

  筑巢引凤,产业空间规划布局的蓝图日渐清晰。依托通用技术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金砖数字工业智谷、忠仑科创园等新建和规划项目,湖里区正按照“433”配比(即40%研发办公+30%中试厂房及挑高实验室+30%荷载实验室),建设一批兼具办公、研发和高端制造的2.5产业空间,预计未来三年可形成超60万平方米新型科创产业空间。

  提升产业“含金量”,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今年9月,全国首个“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落地湖里。基地将利用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实训设备、人工智能综合实训平台,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培训和考评,力争在未来5~10年,培养数万名的“数字工匠”。

  生活焕新

  发展成果百姓共享

  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心城区,加强民生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是题中之义。

  午膳时间,后浦社“惠民食堂”里饭菜飘香,居民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作为后浦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一环,惠民食堂于9月启用,提供午餐,政府则在场地租金、证照办理等方面给予帮扶政策。

  记者在现场看到,食堂里十几种荤素菜品自选、粗细主食搭配,养生汤品、餐后水果样样俱全,这样营养又实惠的套餐,价格仅15元,60岁以上的老人和“外卖小哥”还享有优惠。开业以来,惠民食堂已经吸引了不少“铁粉”,居民林文胜说,他几乎每天中午都来这里用餐,这儿的饭菜价格低、菜品全、服务好。

  小食堂吃出幸福生活味,后浦社是湖里区首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村,从基础设施到环境景观全面改造,再到引入文体旅商融合品牌,打造台湾夜市文化,如今的后浦社已然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湖里区认真贯彻落实《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对辖内23个城中村分类推进实施全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此外,创新运用“EPC+O”模式,湖里区成功引入中建四局、福信集团,落地围里社、塘边社2个EPC+O项目,带动城中村产业转型升级与业态提升,实现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湖里区始终把安置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高层次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四高”标准,建设让安置户称心如意、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家园。

  近日,湖边水库东片区全片区启动交房,交房现场人头攒动,居民脸上笑容洋溢,如期共赴这场“回家的约定”。据悉,交房的户型不仅是根据居民意向设计出来的,周边配套也十分齐全,目的就是让城市更新的成果真正惠及老百姓。

  百姓生活富足绕不开精神文化建设,近年来,富有时代气息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湖里区不断上演。“美在湖里”母亲节风尚大秀、“和美湖里”美术书法摄影综合展览、“多彩湖里”戏曲进社区展演、“新时代放歌”合唱音乐会……这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渐渐形成文化品牌。如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已举办19届,厦门(湖里)城市诵读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步入第16个年头,海峡两岸福德文化节迎来第16届。

  湖里区致力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走进殿前街道园山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健身室、舞蹈室、棋牌室、图书室、书画室、爱心驿站等一应俱全,为社区居民提供共享式、一站式服务。社区还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利用内部闲置资源创新便民服务,打造“幸福驿站”乐龄托幼关爱空间。这一举措被商务部列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

  今年,湖里区还将以典型为引领,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目标,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生态清新

  绘就和谐宜居画卷

  在五缘湾桥墩体育公园内,一个个“小孩哥”“小孩姐”脚踩滑板,在巨型的不规则碗池里贴壁“飞行”,用速度与力量勾勒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

  本月9日,五缘湾桥墩体育公园一经开放,便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新地标,他们称这里是“最浪漫的运动公园”——因毗邻湖里区环岛慢行道“蓝丝带”,桥墩体育公园独具自然诗意,人们在这里滑板、打球、散步或骑行,享受悠闲时光,湿地公园内,黑天鹅静静休憩,鸬鹚缓缓前行,有动有静,与人互不打扰。

  谁能想到,今日的美丽海湾,曾经是“烂潮滩”、晒盐场。

  从民生出发,厦门市委市政府放弃了当时变现最快的房地产开发,选择保留湾内89公顷原生湿地,湖里区作为五缘湾管辖地,担起了五缘湾综合整治工程的重任。经过清淤整治、退塘还海、净化水质,五缘湾从“淤泥伸到海中间”变成“城市绿肺”,被誉为厦门“城市新客厅”。

  对于五缘湾,湖里区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向海就要图强,我们不仅要把宝贵的自然环境留给百姓,更要立足涉海资源开发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湖里区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2022年底,湖里区召开“环五缘湾片区企业经营主体座谈会”,企业方积极建言,抛出资源权属分散、区域定位模糊、管理养护缺乏三大问题,湖里区大胆接招,联合中央驻厦机构、市直部门等8个单位积极探索涉海资源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一年,《五缘湾涉海资源开发利用运营机制工作方案》《湖里区五缘湾涉海资源利用管理服务机制体制创新的若干意见》陆续出炉。

  生态环境为纸,机制创新做笔,湖里区正绘就一幅五缘湾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这几年,开赛声在五缘湾上空频频响起。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展览会、全国尾波(冲浪)锦标赛、U.I.M.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海峡两岸高校帆船赛……诸多有国际影响力赛事选择五缘湾,2023年以来,就有近200场活动赛事,帆船游艇体验近200万人次,五缘湾游艇港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游艇港之一,带动形成游艇运营、保养、维修、文旅销售的游艇产业链。

  知名度+自然风光,带来高涨的人气。一方面,高端酒店争相“筑巢”,10余座高端酒店如珍珠点缀于五缘湾畔;另一方面,禹悦天地、砂之船奥莱、湾悦城三大商圈成为文旅促消费的重要载体。

  “这些年,我充分感受到家门口的文体赛事越来越亮眼,旅游景点越来越出圈,消费娱乐越来越多元,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幸福感更足了。”五缘湾当地居民吴先生说。

  精雕细琢,久久为功。不仅是五缘湾,在湖里区,生态美景随处可见。湿地公园、湖边水库以及星罗棋布的100多公顷城市绿地公园,共同组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移步异景,家门口的市民公园、口袋公园,成了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同时,湖里区积极推行“大文明+大城管”工作模式,发挥“数字湖里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作用,让城市发展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生态清新带来的既是碧海银滩、海豚逐浪,也是生活富美、百姓安居。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湖里区徐徐展开。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snhydt/202411/t20241119_656853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工矿法治网 gk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